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资讯 > 正文

渐入隆冬 预防为重 加强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

时间:2015-11-19 09:20:35  来源:网络  作者:村官 阅读:
    随着冬季的来临,气候逐渐干燥,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等常见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若想有效避免传染病对身体的危害,就有必要认识了解冬季常见传染病。

  1、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排菌的患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感染其他人。人群普遍易感。一般来说,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十分低下时,才容易发病,发展成为肺结核病人。典型的临床症状是长期午后或半夜低热,可伴有疲倦、盗汗、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严重者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的疾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物手、日常用品等间接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本病高发。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高。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较少。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成人中80%曾患显性或隐性感染而在体内存在一定的抗体,故约90%的病例为1~15岁的儿童。发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胀痛明显。

  5、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膜侵入易感者。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均可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该病主要在6个月到5岁小儿间流行。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分为三期:前驱期:从发病至出疹,一般3~5天,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咽痛、全身乏力,在病程2~3天,约90%以上患者口腔可见麻疹黏膜斑。出疹期:特征性表现是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恢复期:体温下降,皮疹消退,可留色素沉着斑,脱屑。

  6、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带菌者和流脑患者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本病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约1%出现典型临床表现。该病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

  【预防方法预防方法】

  1、预防接种。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3、不在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游乐场所、影剧院等。

  4、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5、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7、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身体抗病力下降;每天要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合理饮食。

  8、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保证有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9、当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

  10、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去。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