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安康资讯 > 正文

旬阳:兴产业 断穷根

时间:2018-01-23 11:12:12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扶产业才能扶根本、扶长远。近年来,旬阳县以长中短八项产业为重点,以五种主体带动机制为路径,强力落实精准规划、政策奖补、技能培训、配套服务等举措,实现了有条件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贫困户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八大产业长短结合破解产业发展难现状

  旬阳县有农户10.8万户、农村总人口37.64万人。在册贫困户45470户、占总农户41.9%,贫困人口14.1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37.5%。全县有产业发展意愿、发展能力13781户,占在册贫困户的30.3%,涉及贫困人口38905人、占在册贫困人口27.2%,连同搭载产业链端就业、务工的贫困户,产业扶贫在“八个一批”脱贫措施中占据50%以上的份额,是重点中的重点,难点中的难点。

  八山一水一分田、川道丘陵高山地形兼具,产业多而杂、规模整体偏小是基本现状。产业扶贫面临着主导产业覆盖度不高、贫困户短期脱贫与长期增收难统一、培育优势产业与发展小众产业难兼顾三大矛盾。对此,该县在产业选择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推进力度上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立了“八仙过海兴产业”的思路,定位长中短八大产业,有效破解长远发展问题。

  短期抓烟草、特色畜牧、魔芋、优质粮油菜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保当年,中期抓中药材、特色林果产业求高效,长期抓拐枣、油用牡丹两大特色产业求转型,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长保短。并按照“一村一(两)品、一户两(三)业、长中短结合”的原则,逐镇逐村逐户一次性精准规划到地块,覆盖全县169个贫困村、13781户贫困户、38905人贫困人口,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近两年全县贫困户新发展拐枣45929亩、油用牡丹8550亩、中药材5041亩、特色林果12170亩、优质粮油菜49890亩、烤烟2333亩、特色畜牧62162头(只)、魔芋24688亩,贫困户户均建成1个短效增收项目保当年、5亩长效产业园求持续的目标。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大步迈进,近两年全县新发展拐枣10.5万亩,新发展油用牡丹3.3万亩,两大产业基地规模达到全省一流水平。拐枣通过国家地理标识认证,与韩国合作的拐枣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培育省市级拐枣龙头企业3家,建成年产2000吨油用牡丹加工厂。

  “五种机制”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五缺”短板

  贫困户缺劳力、缺技能、缺资金、缺市场、缺信心是制约产业扶贫的五大短板。新型经营主体有技术、有项目、有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先锋军。如何让贫困户搭上经营主体产业发展的顺风车?旬阳县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五种新型经营主体帮带机制,着力打造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共同体,并在全县强力推进,有效破解“五缺”短板。

  机制一:“三变”改革型。股份合作,分红增收。对有意愿、自我发展能力弱的户,由企业、园区或合作社牵头,联合贫困户组建股份制实体,贫困户可用扶贫小额贷款、产业扶贫资金、土(林)地、宅基地入股,按照同股同权、风险共担、保底分红的模式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吕河镇秦家塔村巧用“三变”模式,利用水库资源发展渔业养殖,226户共入股390股39万元,每股已分红1000元。仙河镇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引资三家企业回村流转土地5670亩,通过“532”保底分红、“505”收益分红,带动产业户430户、贫困户396户,户均1560元。

  机制二:土地流转型。流转土地,租金增收。对易地搬迁或无经营能力的户,通过土地流转,让贫困户获得固定的土地租金,盘活资源,防止土地撂荒,解决眼下增收问题。陕西东盛广誉远公司落户高新区,在构元镇羊山村流转土地2900亩,贫困户在家门口由农民变工人,带动202户(9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100元。陕西宏豪农林公司在仙河流域流转土地3850亩,带动贫困户年租金增收110万元。

  机制三:园区务工型。参与生产,薪金增收。对有劳力缺项目的贫困户,龙头主体优先雇请务工,或反租倒包,园区承建设施、负责市场营销,贫困户出劳力、负责生产管理,互利共赢。神河国桦合作社吸纳贫困户60余人,贫困户年获得工资性收入40.5万元。甘溪镇益群合作社流转土地2160亩发展油用牡丹产业,长年吸纳农民工40个,带动工资增收80万元、租金增收67万元。

  机制四:借鸡还蛋型。先借后还,风险共担。对有意愿发展缺技术缺资金的户,探索推行借棒还菇、借种还芋(藕)、借崽还羊(猪)、借鸡还蛋、借苗还果(籽)、借棚还菜等借还模式,由经营主体牵头,提供配套服务、产品回收、偿还成本,先借后还、共赢发展。双河镇省级隆科园区通过“借棚还果”“借猪还仔”,当年带动7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280元。铜钱关鑫绿林园区向周边3个镇、5个村152户贫困户借出鸡苗2.2万余羽。

  机制五:订单生产型。契约生产,保底收购。对有意愿有能力自主兴业的户,由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牵头,政府搭台,龙头唱戏,订单收购,开展产前信息引导,产中籽种扶持、技术指导,产后订单保护价收购、兑现奖补,产加销一条龙服务,规避生产和市场风险。桐木镇飞跃魔芋园区推行订单生产、保底收购,带动325户贫困户发展魔芋产业,建成基地5160亩。赵湾华山村推行“农超对接”扶贫模式,与西安欣桥农产品批发市场产销合作,年订单发展绿色蔬菜550亩,带动5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100元。

  产业脱贫的“旬阳实践”

  选准产业是基础。产业扶贫,关键在于带动贫困户参与度。产业选择既要考虑尽可能的覆盖贫困户,又要突出主导品种培育。立足自然禀赋,大力发展拐枣和油用牡丹两大特色产业,一县一(两)业,构建科研、基地、加工、品牌全产业链体系建设,规划到2020年脱贫攻坚结束、两大产业在全县各新发展10万亩,以期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留下长效增收机制。对烟草、蔬菜、魔芋、畜牧等传统主导产业,因村施策,一村一品,提质增效,确保贫困户中短期增收脱贫。这样既兼顾了贫困户短期脱贫的多样需求,又实现了握紧拳头培育优势产业的目的。

  主体引领是关键。实践证明,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扶强主体传帮带是助推发展的有效手段。旬阳县通过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引进一批,着力培育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载体。今年共夯实各类主体带动全县1051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围绕全县169个贫困村,策划包装项目169个,县政府在西安举办了“旬阳县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推介招商签约会”,现场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17.44亿元,项目落地可带动贫困户2万户。实践中形成的五种机制,已在全县落地生根,帮带模式也被《陕西农业》《安康日报》等媒体刊登,省市肯定。

  政策驱动是保障。资本具有逐利性,投入不足成为产业扶贫的又一掣肘因素。各职能部门项目资源多,如何聚沙成塔,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旬阳县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市场走”的思路,坚持“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原则,整合涉农资金3.6亿元,出台了“4451”奖补政策(4免费:拐枣、油用牡丹种苗、蚕种免费供应,小额信贷免担保全贴息;4保障:水稻、玉米、油菜、小麦农业保险财政统一代缴;5补贴: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不超过5000元的补贴;1优先:参与扶贫经营主体优先申报涉农项目),并把帮带贫困户作为各类经营主体项目申报、园区命名的前置条件,用“输血”促“造血”,有效缓解筹资难。

  示范带动是牵引。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强化“县上抓工业、镇村建基地、部门抓示范”分工负责机制,抓示范,树样板,促发展。县农林科技系统组建六支驻村工作队,全力推进6个包联村产业脱贫。围绕八大产业,整合人财物力,县镇齐抓,共建成千亩以上产业扶贫示范村19个、千亩扶贫产业园20个、“三变”改革示范村10个,在全县已形成区域东南北、海拔高中低、周期长中短各具特色优势的产业扶贫示范带,成为培训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示范阵地。

  增强能力是根本。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贫困户发展能力不足就要重点从贫困户自身上想办法。旬阳县坚持扶志扶智并举,整合包帮部门、驻村工作队、新型经营主体、县镇农技干部、能人大户等各方力量,由联村领导统筹,抽派10690名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169支,逐村召开扶志扶智会议1973场次,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搞”为“我要搞”。充分发挥农林科技系统人才优势,以110技术服务体系为抓手,建立了专家、农业干部、新型职业农民三支技术服务队伍,派驻科技特派员169名,采取一对一、点对点、手把手式服务,今年全县逐村开展技术培训1215场次、3.35万人,发放技术资料6.5万份,及时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让贫困家庭主要从业人员掌握了1~2门关键从业技能。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