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榆林资讯 > 正文

榆林市神木县高沙墕村:一个省级贫困村的新变化

时间:2017-03-31 09:29:03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泥土路变水泥路,旱地变水地,全村户户通自来水,安装信号塔、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硬化村级道路、翻修村委会、新建饮水工程,村民人均年收入1.1万元……2016年,对于神木县乔岔滩办事处高沙墕村村民来讲,能够真切感受到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变化。近日,笔者来到高沙墕村,亲眼目睹了神木县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给这个省级贫困村带来的新变化,同时也看到了这一新变化给高沙墕村人带来的新喜悦、新期盼。


    高沙墕村位于乔岔滩办事处以东约15公里处,地处丘陵沟壑区。2015年前,该村是一个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信号不通、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6000元的省级贫困村。脱贫后的今天,这个村仿佛“女大十八变”。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以前高沙墕村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如今走进高沙墕村,呈现在眼前的是这里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村中房屋外墙粉刷一新,每家每户都进行了改水、改厕、改灶、自来水安装、路边绿化、沟渠改造。“现在走在路上,再也不会满脚泥了。路修好后,我们出门方便多了!”说起村里交通条件的改善,村民刘双鱼格外高兴。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神木县选派扶贫工作队入驻贫困村,面对高沙墕村贫困落后的状况,要在短期内使该村有一个“质”的跨越,县农业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深感责任和压力重大。37岁的刘贵雄是县农业局扶贫工作队队长,2015年6月,他带领队员来到乔岔滩办事处高沙墕村,跑项目、筹资金,建成了村集体小杂粮加工厂1个,安装电信公司信号塔1座,硬化村级道路1000米,配备20盏太阳能路灯和23个太阳能热水器,村民家100%安装上了自来水,新建6个风力发电设施,农村面貌、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村民发展经济也有了新思路。

    在高沙墕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名村民正在加工小米,她高兴地说:“现在,卖小米的收入很不错呢!”

    “原来这个谷子只能卖几毛钱,没有市场、没有销路,扶贫工作队进驻村子后,积极为我们联系市场,找销路,现在包装好的小米一斤能卖七八元,收入翻了好几番。”高沙墕村村民高和清乐呵呵地说。

    种小米、种绿豆、种黑豆,采用“种养加”造血模式来脱贫,通过引进新式农机、修建小杂粮加工厂、补贴优质种羊等方式增加村民收入……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村民致富有了新路子。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县上相关政策,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示范工程,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带动脱贫模式,力争培育好1至2个主导产业,配备1至2名科技特派员,帮助贫困户掌握1至3项实用技术,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贫困村精准脱贫。”谈到高沙墕村未来发展时,驻村工作队队长刘贵雄说,除了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之外,下一步还将积极推进高沙墕村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协助尽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加大宽幅梯田整理力度,发展机械化种植;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走联合发展的路子,经营好、管理好小杂粮加工厂,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农民就地就业。与结对帮扶企业龙华集团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发展沼气池工程,帮贫困户建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加大“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推广。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