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文化 > 正文

文化节里的“名人身影”

时间:2018-03-28 10:27:29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村官 阅读:
首届女登文化艺术节在凤翔举办

  女登是有蟜氏之女,为炎帝之母。3月11日至14日,中国首届女登文化艺术节在凤翔县举办。艺术节期间举行了女登文化研讨会、大型排灯游演、祭祀女登大典、地方特色文艺演出、民间文艺采风调研等精彩活动。人们用这种传统的方式,传播孝义,唤醒与女登相隔千年的时光。

  近年来,以历史名人为核心要素的文化节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输入名人文化节,百度上显示的搜索条目是646万个,关公、后土、舜帝、吕祖、孟母、刘邦、司马迁、杜甫……众多历史名人纷纷“露脸”文化节。文化是旅游的内涵,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资源已成为旅游第一优势的今天,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

  凤翔“女登会”传播孝文化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至二十六,凤翔槐原村以及周边地区的村民,甚至甘肃、河南、山西等省的百姓,不辞辛劳,结伴搭伙,顶风踏尘来到槐原‘女登祠’祭拜炎帝及其母——女登。”3月13日,戊戌年正月二十六,在首届女登文化艺术节上,来自宝鸡的摄影爱好者屈晓军加入数万人的“人海”,共同祭奠中华始母女登。

  “凤翔槐原的‘女登会’又称‘排灯庙会’,3月12日晚上的凤翔排灯游演活动尤为壮观,上千名村民扶老携幼,高举寓意五谷丰登的排灯,绵延几里山路,向女登祠靠拢。一盏盏排灯在夜色中宛如一条条游动的火龙,流光溢彩,格外耀眼。”屈晓军说,在关中西部,关于女登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女登是渭河南岸的一位蜂农,儿子炎帝以焚山打猎为生。一次炎帝焚山打猎,却由于引起大火与母亲失散。炎帝非常难过,便派人四处寻找。当打听到母亲在槐原,深夜炎帝赶到槐原,母子相见抱头痛哭。第二天,正逢母亲女登的生日,炎帝就用树枝搭建成一个山的样子,让母亲坐在上面,要抬母亲回家。可女登坚持要留在槐原,炎帝就抬着母亲在村子周围转了一圈,又回到渭河南岸了。于是,每年的正月二十五,炎帝就挑着火把来给母亲祝寿,次日又把母亲抬着转几圈之后就回去了。后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每年的正月二十五晚上,槐原四个村的村民家家户户挑着像火把似的排灯自发地组织起来,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他们奔向女登祠。

  “人们用‘女登会’这种传统的方式,传播孝义,唤醒与女登相隔千年的时光。”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侯仰军说,女登文化作为凤翔众多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藏的孝道、厚德、创新、为民等精神,对研究民俗文化、家庭文化、庙会文化、乡村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名人成超级“IP”

  记者网上搜索名人文化节,显示的搜索条目多达646万个,关公、后土、舜帝、吕祖、孟母、刘邦、司马迁、杜甫……众多历史名人纷纷“露脸”文化节。历史名人由于其独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一直是各地谋划文化大产业的超级“IP”。

  “利用名人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开发名人纪念馆、相关的戏剧影视作品、教育培训活动,还可与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相结合,打造极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发挥名人文化旅游的综合效益。在这方面,新余、曲阜提供了值得我们借鉴的典范。”长期从事旅游规划工作的李战民告诉记者,江西省新余市是画家傅抱石的故里,早在1984年,这个新兴工业城市已建起了抱石主题公园。曲阜市则是孔子故里。在这里,有大型孔子文化园,是集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餐饮购物、文艺演出、国学讲堂为一体的开放式儒家文化主题公园。

  “2018戊戌年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将于3月31日上午10点,在韩城市司马迁景区祭祀广场举行,届时将有民祭代表、司马后裔、文化学者、外国友人、当地民众、游客等共祭史圣司马迁。“作为我国三大祭祀活动之一,韩城‘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徐村民祭司马迁’演变而来,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最后形成了‘风追司马’的文化内涵,塑造了‘史记韩城’的城市符号。”李战民说,名人IP资源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无形资产。发展名人文化产业,必须先有系统性的长远规划,将名人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然后才能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利用名人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开发名人纪念馆、相关的戏剧影视作品、教育培训活动,还可与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相结合,打造极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发挥名人文化旅游的综合效益。

  名人文化节应“扎根文化”

  孟母文化节、傅山文化节、炎帝农耕文化节……春节过后,各地纷纷迎来举办文化节的“旺季”。在名人文化节盛行的背后,文化的“空壳化”也露出端倪,甚至出现了“争名人”的尴尬境况。

  近年来,各种认祖归宗、历史文化名人争夺愈演愈烈。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争夺”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争抢”了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同一个诸葛亮,山东临沂祭,湖北襄樊祭,陕西汉中祭,诞辰祭、逝世祭、出山祭,祭祀活动在不同的地方多次上演……

  “长期以来,各地对于名人故乡或者著名景点的归属争夺就没有停止的迹象。究其原因,是源于各地对利益取舍的纠结,这也折射出人们对文化符号认同的窘境。”节庆文化研究者钟香山坦言,许多地方争夺“名人效应”,逐渐沦为了一种以追逐经济利益为底色的文化复制,本应诉诸文化创造,却被商业化和逐利性所消磨殆尽。钟香山认为,各地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追求真正的文化发展,还是应该多积尺寸之功,多在增加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各地唯有告别利益短视,不图一时半会的虚名,潜心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才能真正让文化助力于当地经济发展。

  让传统节日焕发新光彩

  3月18日,戊戌年龙头节华胥陵祭祀祈福大典在蓝田县华胥镇华胥陵广场举行,象征着九九归一、华夏统一的9响鸣钟在华胥陵广场上空回荡。四海华裔齐聚陵前缅怀始祖功德,为伟大祖国和全世界的中华儿女祈福。作为一名民间文化学者,郭向东一直关注着华胥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在他看来,近年来蓝田县重拾传统文化,农历二月初二的华胥陵祭祀活动得以复兴,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已成为传承民族历史文化、连接全球华人情感的又一文化盛事。

  除了依托历史名人举办的文化节,还有牡丹节、玫瑰节、桃花节、梨花节、苹果节、西瓜节……各地举办的节庆活动数不胜数,更有相似之处便是均冠以“文化”的名号。然而,让郭向东担心的是,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演进,一些传统节日开始变得越来越陌生,有媒体曾进行调查,六成多的受访者说不全中国传统节日,至于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的人就更少。虽然市场上围绕传统节日的各类商业活动愈演愈烈,但表面繁华的背后,却是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缺失,于是,中秋节更像是“月饼节”,而端午节也成了“粽子节”。

  媒体评论员方媚认为,传统节日应“走出”传统,与时下热议的“互联网+”相结合,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并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另外,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每逢重要传统节日,各级政府可指导各地开展相应的纪念庆祝活动,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然后逐层推进到各街道和社区。如此,就能确保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节日活动中来,不仅能活跃节日气氛,也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