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一种殖户千亩莲菜或因政府招商引资项目血本无归
在我们将所有的承包土地全部开发完,正在下种时,今年3月31日,韩城市水务局带公安局、农业局等部门联合执法,并给我们下了停工通知书,要求我们撤离黄河滩。称黄河滩涂地属于国有,并不属于集体土地,村民没有权利将国有土地承包给我们搞种植。并让我们配合政府规划,称现在这片滩涂地政府要搞光伏产业园,招商引资了多家企业来投资。农业局经管站的工作人员称我们开发不合法,让我们告村民,说他们合同诈骗。我们和村里沟通以后,村民当时拿出了一份1985年韩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承包土地经营证》并被告知是合法的,他们祖祖辈辈就在种植这片滩涂地,已经很多年了。也称当地政府非常支持,承包人从2007年至今一直在承包地种植,并开鱼池。
2013年鱼池还得到了陕西省补助,期间并未有任何一个部门说其违法,政府还鼓励并补助。从停工至今,我们也多次找政府,称现在已经种下了200亩莲菜要求加水,每次政府均不允许,现在种子全部干死,损失惨重。”
韩城市政府多部门联合执法 百亩莲菜地被强推
北潘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在7月21日的时候,来了很多政府的人,其中有龙门镇政府、韩城市经开区管委会、公安局、特警队、救护车、水政执法等多部门,开来了20多两警车,10几两铲车。拉起了警戒线,不让任何人进入,用铲车将近百亩莲菜地强行推平了。后来我们村上的村民硬挡,政府才没有继续强推。后来还把我们村上的几个队长带走了。后来说是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光伏企业马上要进驻,必须把这片滩涂地交付企业使用。听政府说是这个项目一期要用3、4千亩滩涂地,政府以每亩地300元的价格租用给企业。并给我们村上每亩滩涂地补偿285元,补助25年。其中还有每亩15元是给黄河管理委员会缴纳管理费。现在政府还没有和我们协调好,就来了很多部门,把莲菜地强推了。”
种植户千亩莲菜或因政府招商引资项目面临血本无归
记者来到韩城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河滩涂地这块的归属权的确为国有土地,土地证在韩城市水务局。之前就办理过国有土地证,大概应该为22万亩河滩地。具体要去韩城市河道管理站了解。
随后,记者在韩城市河道管理站见到了水政执法大队王副队长,王副队长告诉记者: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以后,明确规定河道河滩地属于国有土地。因为土地改革也进行了几次,村民所持有的土地承包经营证就全部作废了,黄河滩涂地这块一直以来争议就比较大,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影响防汛,村民种植一些低杆作物,我们基本上也不会阻挡,但是绝对不允许建设企业或者鱼塘、莲菜池等一些影响防汛的设施。像现在北潘庄村的事情,我也知道一些。我们在去年就给种植户下发了停工通知,也一直和种植户在沟通协调。关于补偿这块,政府以每亩300元的价格租给光伏企业,其中285元都补偿给村民,15元给黄河管委会作为管理费,并且我们也让出黄河滩150米的滩地由村民进行一些其他经营,比如农家乐等,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但是黄河滩涂地属于国有的,北潘庄村民没有权利将国有土地承包给种植户种植莲菜,按照相关政策,现在不合法。至于强推莲菜池的事情,也不是我们一个单位的事情。我们只是对其阻止,因为影响了公共利益。所以,这块就看将来看政府怎么协调。
记者小结
黄河滩涂地一直以来争议都比较大,由于村民常年种植一些低杆农作物,政府部门既不支持,也不干涉。多年以来,由于政府的这种不支持,也不干涉的的因素,村民在黄河滩涂地自行种植已经成为习惯。韩城市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在重大招商引资企业落户黄河滩涂地时,就会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监管。那么,黄河滩涂地自行开发的种植户无疑就成了违法。无论你种植什么,都要自行拆除和撤离。政府也没有相应的补偿,种植户就会面临血本无归。据韩城市水政执法大队王副队长称,在韩城黄河滩涂地有22万亩之多。那么其他的黄河滩涂地的种植户无疑也都变成了违法。是否都能够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全部撤离?
如果韩城市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选址不在北潘庄村的滩涂地上,种植户是否会被政府称之为违法?会面临现在这样的血本无归?或许,又是另外一个结局。
(责任编辑:村官)
- ·澄城县:依托大唐定点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 · 渭南经开区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渭南市华州区美丽渭南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开创年轻干部培养 新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人才“点燃”基层
- · 蒲城洛滨镇:“学习强国”平台“走进”
- · 渭南市临渭消防:组织开展全区消防控制
- · 政务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党员干部群众热议中
- ·第三届“渭南好青年”评选活动启动
- ·中联重科渭南分公司:启动春季大生产劳动
- ·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学习强国”学习之
- ·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荣获第八届陕西
- ·医养结合 情暖夕阳——专访王海军
- ·渭南高新区市政工程管理处——用汗水“刷
- ·金融扶贫“贷”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