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举行扶贫攻坚会议 用旅游业带动产业发展
时间:2016-06-09 08:14:26 来源:陕西村官网 作者:刘向阳 阅读:
次

西部网讯(编辑/刘向阳 实习生/刘鹏)6月8日,由中共渭南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渭南市扶贫办“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大荔县下寨镇清池村举行。会议由渭南市外宣主任刘玉陆主持,大荔县副县长张锋出席了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渭南电视台、大荔电视台、华商报、西部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以及各个村镇的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大荔县副县长:张锋)
张锋在会议上讲述了大荔县贫困人口基本情况以及致贫原因: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辖15镇、1个街道办,人口75万,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也是省级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省定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片区县。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979户66493人,贫困村112个。其中,低保贫困户12548户41132人,五保贫困户487户505人,一般贫困户5944户24856人。
通过逐村逐户摸底调查,梳理出贫困对象主要的致贫原因有11类:因病致贫10584户37074人;因残致贫366户1281人;缺土地83户290人;缺水8户28人;缺技术1388户4858人;缺劳力1048户3668人;缺资金1356户4746人;自身发展力不足16户56人;因交通条件落后15户52人。在此基础上,按照“五个一批”分类政策的要求,我县建立了脱贫台账。其中:发展生产脱贫1445户8332人,异地搬迁脱贫2986户11200人,发展教育脱贫1499户5274人,社会保障兜底13035户41637人,医疗救助7772户31723人。
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根据中、省、市要求,结合大荔实际,我县脱贫攻坚的目标概括来讲就是“三步走”,前两年集中攻坚、后两年巩固提高、2020年全面小康。2016年—2017年,用两年的集中攻坚,确保现行标准下我县剩余的6.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摘掉省级贫困县、黄河土石山区片区县的帽子。其中,2016年计划脱贫9658户36000人,贫困村退出35个;2017年计划脱贫9321户30493人,贫困村退出77个。2018年—2019年,健全完善攻坚期后帮扶政策,巩固“疗效”,斩断穷根,切实杜绝贫困问题不再反复。到2020年,实现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全县人民和全国全省全市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张锋强调,要完成“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要以以下四点措施进行: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县“一盘棋”统筹规划设计,“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把脱贫攻坚同县域经济融合发展相结合,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创新思路,靶向政策,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共识共动。
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意见》,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签定责任状,制定作战图,设定时间表,确立了2017年在全市率先整县脱贫的奋斗目标。县镇村三级成立了指挥机构,设置了作战室,全部实行挂图作战,贫困对象分布、脱贫计划措施、产业发展规划、任务进度进展情况都统一上墙,做到了目标具体化,任务清单化,工作条理化 ,33名县级领导联镇包村,112个工作队驻村帮扶,41名优秀科级后备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非贫困村贫困户由镇级干部包联,规定不脱贫、不脱钩、不撤离,实施贫困户干部帮扶全覆盖,“两联两包”的互动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同时,我们充分运用政府网站、电视专栏、微信平台等多种宣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报道我县脱贫攻坚的典型事迹和经验成就,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家积极与贫困户结队帮扶、心手相牵、同奔小康,迅速在全县上下营造了扶贫助困、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良好氛围。
二是精心核查甄别,牢固攻坚基础。
我们坚持把精准识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工作,对照“九条”红线,严格“户自愿申请、村评议公示、镇审核公示、县备案公示”四级核查甄别程序,印发了精准识别办法和操作技术规程,组织召开了精准识别工作培训会,力求政策明、程序严、识别准。在此基础上,成立了7个复查甄别指导组,对上报贫困人口进行随机抽查、重新审核,确保真实可靠、应扶尽扶。同时,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政策的重要依据,一户一台账,分户定措施,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979户、66493人,贫困村112个,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三是坚持靶向施策,确保精准脱贫。
我们紧紧围绕“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治本之策。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择业,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景区园区牵动、能人大户联动、综合帮扶驱动的办法,扶持引导贫困户发展冬枣、黄花菜、时令水果、畜牧、水产等县域特色高效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突出“旅游+”主题,对具备旅游资源条件的贫困村,探索建设扶贫生态观光园,引导村民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工、“农家乐”、“渔家乐”等二三产业,并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线路推广活动等,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旅游产业从业者,旅游产品提供者,就地实现劳动力转移。
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实行“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吸引贫困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入社入股,建立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订单生产、保底价收购、年底分红。建成了以中节能、荔民扶贫园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园区,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入园打工,成为“农业工人”,实现全产业链增收。
今年,我们还计划利用扶贫专项资金,规划建设官池九龙光优扶贫产业园、西阳蔬菜产业示范园,带动放低12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与此同时,我们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农户,县财政列支500万作为贫困户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列支300万元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小额贷款贴息,撬动农行.邮政.信合等助力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资金1.03亿,支持发展瓜果菜畜等特色产业,拔掉穷根。
坚持把异地搬迁作为重要突破。成立了异地搬迁领导小组,今年计划搬迁的1493户5600人已全部落实到村到户,城区回购商品房招标目前已经结束。注册了扶贫开发公司,落实国家政策性贷款4.4亿元,在朝邑古城景区,港中旅皇家沙苑景区设立了两个安置点,将安置点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以及三产融合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促使贫困户从一产到三产转型,使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创立有门路,增收有渠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朝邑古城景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港中旅皇家沙苑景区正在建设中。
坚持把改善环境作为基础工作。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关中水乡,瓜果之乡,梦里故乡”,让贫困群众生活得更体面,更幸福,更有尊严。启动了“581”水系建设工程和“五年大栽树”行动,全面推进贫困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工程,县财政列支54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3049万,专门用于今年脱贫的35个村,3.6万人脱贫。同时整合23个县级部门单位专项资金,聚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努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把教育脱贫作为重要环节。县财政列支300万元,专门用于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大学就学资助,五月份发放了84.2万元,资助了1036名(高中、高职)贫困户子女。同时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九月份计划资助6105名贫困户子女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振兴计划、特岗计划招聘的教师(包括免费师范生),积极向农村倾斜,进贫困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把贫困人口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4月份,我县组织贫困村的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和有影响的带头人100余人,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荔县创新发展培训基地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汲取经验,努力通过思想上、精神上的帮扶,推动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提高,并通过典型示范来引导贫困户,牢固树立主动谋求转变,积极脱贫致富的观念,自力更生奔小康。
坚持把社会保障做为兜底举措。成立了三支医疗专家服务队,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定期巡回开展贫困人口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逐步提高贫困家庭医疗救助补贴标准,构筑的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补助“三重保障体系”。积极实施社保兜底政策,一季度向7038户低保贫困户2483人发放生活保证金1929万元,100余名孤残,贫困人口住进了村级托老所、互助幸福院,从根源上杜绝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四是从严考核问责,推进脱贫攻坚。我们制定出台了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实行目标责任单列考核,将考核结果列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年终综合考评、干部提拔用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扶贫实绩显著的干部优提拔使用,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弄虚作假,搞“数据脱贫”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对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甚至组织处理。建立推行了领导干部抓脱贫攻坚工作逐级述职报告制度,镇办党(工)委书记每个月向县委常委会述职扶贫工作,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同时,成立了县级领导牵头的脱贫攻坚督查组,采取明查暗访、专项督查等形式,重点督查各镇办、相关部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是否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扶贫政策和资金是否得到严格落实,脱贫措施和办法是否精准到位,脱贫成效评价是否科学有力,贫困群众对扶贫工作是否满意,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果落实。
2017年率先在全市实现脱贫摘帽,是大荔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下一步,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一是按照“五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措施的精准落实,做到真扶贫;二是认真落实贫困户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机制,持续开展精准识别核查工作,及时调整贫困信息,确保扶真贫;三是切实加大脱贫攻坚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建立督查组不定期检查、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专项视察工作机制,以督查促落实、求实效,坚决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仗。
随后,张锋副县长回答了现场群众提出的问题。
朝邑镇紫阳村村主任雷朋问:关于扶贫贷款都有哪些具体措施?
张锋:咱们每一年的中央政府文件,在文件中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咱们所有的金融机构要降低贷款门,但是农业也罢,我们的农民也罢,真正需要贷款的时候,贷款的门槛依然很高。所以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县政府也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大荔是一个农业大县,在农业方面需要的 资金很大很多,我们去年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做了这么两个事,一个是财政,准备拿出500万和300万作为担保金,也就是说这500万和这300万不是一回事,这800万存到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给咱们放大10倍到8000万,也就是吧800万的邮政担保金换来的就是给老百姓8000万元的农业贷款(含扶贫贷款)。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运作,大户一次最多不能超过100万,最近农行正在搞信用户的等级评比,信用度越高,贷款的额度越大。通过这些办法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朝邑镇紫阳村村主任雷朋)
下寨镇清池村委员李建才问:对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有哪些措施?
张锋:县上启动了“五八一”顺序建设工程,所谓的“5”就是回复重建500个园林老池,大家身后就是一个,当然这个从建设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原始,还有很多老池和这个风格不太一样。把10万亩的黄河湿地建成陕西最大的水产科技园和水上运动园。全面推进贫困村的硬化、绿化、亮化、 美化、文化的工程,财政投资540万,扶贫专项3049万专门用于今年脱贫的35个村3.6万人的脱贫,同时,我们还整合了23个县级部门的专项资金聚力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进,精准发力。
移民局投资3700万解决60个移民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国土局投资775万元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税务局投资100万元对全县贫困村的生活用水实施人饮工程改造,投资2个亿实施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交通局投资1990万元实施道路的畅通项目,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问题,筑建局投资1500万对全县1500万建档的贫困群众进行农村危房改造,电力公司对全县112个贫困村的农村用电进行调查摸底,实施农村电网的改造工程;电信、移动、联通着力拖进贫困村的光纤网络的全覆盖。

(下寨镇清池村委员李建才)
在会议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皇家沙苑等景区,进行了观光,清池村一村民向记者介绍道:“我们村上风貌正在改造中,有农家乐、商业街等设施,有一部分人可以经营农家乐、农副产品经销等。用商业街养活失去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会后我们来到皇家沙苑景区,此时的皇家沙苑初具规模)
(责任编辑:一鸣)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内容
- ·澄城县:依托大唐定点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 · 渭南经开区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渭南市华州区美丽渭南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开创年轻干部培养 新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人才“点燃”基层
- · 蒲城洛滨镇:“学习强国”平台“走进”
- · 渭南市临渭消防:组织开展全区消防控制
- · 政务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党员干部群众热议中
- ·第三届“渭南好青年”评选活动启动
- ·中联重科渭南分公司:启动春季大生产劳动
- ·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学习强国”学习之
- ·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荣获第八届陕西
- ·医养结合 情暖夕阳——专访王海军
- ·渭南高新区市政工程管理处——用汗水“刷
- ·金融扶贫“贷”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