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渭南资讯 > 正文

华州区:秦岭北麓的扶贫攻坚会议

时间:2016-06-14 21:30:12  来源:渭南新闻  作者:刘向阳 刘鹏 阅读:

 
    西部网讯(刘向阳 实习生/刘鹏) 6月13日,由中共渭南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渭南市扶贫办“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华州区杏林镇移民搬迁朝阳社区举行。会议由渭南市外宣办副主任祖亮主持,华州区副区长王强国出席了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参会的人员有各媒体记者、华州区15个贫困村的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各镇(街道)扶贫专干等。
    在召开会议之前,与会人员参观了龙源公司的百合产业园区展板,龙源公司总经理程火龙介绍了园区的建设情况,然后朝阳社区主任许亚军介绍了本社区的扶贫攻坚工作:第一个是发展金银花产业,将金银花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个是发展生态养殖,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第三个是加大劳务输出;第四个是干榨果种植;第五个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第六个是山里面的林业保护员、小区的保安首先面向贫困户来招聘。
(朝阳社区主任许亚军介绍该社区的扶贫工作)
     接下来,杏林镇镇长乔健介绍了该镇的精准扶贫工作:第一部分是前期精准识别,坚持以人均年收入2950元为标准,高于2950元的不给予扶贫,低于2950元的成立贫困户,并在门口贴上贫困户卡,然后以该卡为标准给予扶持。第二部分是后期精准施策,也就是科学施策,主要是怎么来扶贫。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把镇上所有从南至北分为三个战区:第一战区位于秦岭山区,实施移民搬迁,将秦岭里的贫困户搬到移民搬迁小区;还有一点是企业帮扶,老百姓出土地入股,然后公司用来种百合种植,形成产品以后,卖出去的钱,老百姓百姓根据自己入股的多少进行分红。第二战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杏林镇现在是区政府坐在地,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主要发展服务产业,在区政府驻地周边做了两个居民的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内,给贫困户划出一个平台,免费供其销售蔬菜、肉类等;第二个是发展民俗旅游,比如农家乐、果园采摘等,贫困户可以在农家乐里面务工或者将自家的果园贡献出来供游客免费采摘,再一个是就近务工优先考虑贫困户等。第三个是粮食蔬菜保护区,加大农业设施建设,直接给贫困户购买农机具,并给予农业方面的培训。

(杏林镇镇长乔健正在介绍该镇的精准扶贫工作)
    在朝阳社区总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与会人员来到了搬迁后的群众孙明生家里,感受到了搬迁前后的巨大反差。去年刚刚迁入新居的孙明生告诉记者:“我们家以前住在距这儿30公里的秦岭里面,靠山里的核桃板栗等为生,可以说是靠山吃山。由于自身生病而致贫,大概有4万多的外债。当时搬过来的时候,自己花了七万五,其余的都由政府为我补贴。搬迁到时候不需要申请,直接搬过来就可以了。搬过来以后,什么都方便了,首先感受到自己看病方便了,孩子上学也方便了。搬下来主要靠以前的果树和打零工来生活,现在年收入是人均2000元。”
 

(受采访的孙明生)
   上午十点四十分左右,在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祖亮的组织下,会议开始召开。
    华州区副区长王强国在会议上介绍了全区基本情况:华州区属于省定贫困区,全区贫困村5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149户3984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7476户25798人,低保户4820户13117人,无保户853户927人。按致贫原因分类,因病致贫5717户16955人,因学致贫792户2978人,因残致贫1368户3644人,因灾致贫86户219人,缺少劳动力796户2149人,缺少资金974户3176人,缺乏技术3134户9879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98户235人,交通条件落后11户34人,缺少土地168户550人,缺水资源6户23人。按精准施策“六个一批”措施分类出发展生产脱贫5744户19079人、易地搬迁脱贫2192户7716人、生态补偿脱贫1944户6265人、教育就业脱贫1275户4226人、医疗救助3000户9502人、兜底保障脱贫5673户14044人。


(华州区副区长:王强国)
    并提出脱贫攻坚主要做法:
    到2018年,该区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计划今年脱贫1.53万人,明年脱贫1.62万人,2018年脱贫0.83万人。面对这一任务,从去年开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来抓,学政策、定措施、明责任、促落实,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在华州区召开。
   
(一)坚持脱贫攻坚是最的政治,夯实各级责任。
   
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由书记任第一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制订了《精准扶贫工作职责及责任追究办法》,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单独考核和“一票否决”,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又绘制了区、镇、村三级脱贫攻坚“战略作战图”,挂图作战,倒逼责任,清单管理。在具体工作中,着力强化了“三个责任”。
   
一是强化区级领导的联镇包村责任,采取条度例会、效能考评、定期通报、综合评价等制度,督促区级领导发挥脱贫攻坚示范带头作用,要求每名区领导每月到包联镇、村检查指导工作不少于两次,到一线了解扶贫工作进展,和镇村干部、包联部门一起研究制定帮扶措施,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倾听群众的心声和愿望,对工作滞后、存在问题的镇村当面指出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二是强化部门的联村包户责任。要求不留,呼呼的包联村开展分工的,不少于一天。实行区级部门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成立的驻村工作队,选派能力强、重实干、敢担当的年轻干部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已于年底实现了全覆盖,涌现出了金堆镇任家滩村“第一书记”孙凯、瓜坡镇刘家沟“第一书记”马拓等一批省市先进典型。
   
三是强化乡镇党委扶贫主体责任。明确各镇对辖区内精准扶贫工作负总责,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区委定期组织开展精准扶贫现场会,区督查考核组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对各镇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推动落实。全区形成了“党委政府做主导、乡镇部门同联动、社会力量齐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参会的群众)

 
    (二)坚持精准识别是前提基础,甄别核查到位。
   
为确保识别精准,一方面,严格按照“两下、两上、三方签字、三级会审、三榜公布”的程序来识别,“两下”就是工作人员沉下去,贫困标准带下去;“两上”就是贫困情况报上来,扶贫办法跟上来;“三方签字”就是入户调查表由贫困户、村两委、工作队签字确认;“三级会审”是村民代表审查、镇(街道办)审核,区扶贫办审定;“三榜公布”就是在区电视台公布贫困标准、在村级党组织所在地公布初审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布确认名单。另一方面,按照“九条红线”的贫困线标准,通过入户调查、村民评议、公示公布、调查核实等形式,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回头看”工作,经核查认定,全区共有贫困村58个、贫困人口13149户39842人。精准识别工作已于三月结束,并转入精准施策阶段。尽管这几年财政一直困难,但对扶贫工作始终坚持“投资再多也不为过,支持再大也是本分”,优先保证扶贫资金投入,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第一仗,已与预算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加上整合政策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目前到资金达到了上亿元。
   
 (三)坚持精准施策是重中之重,分类落实政策。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走村入户征询群众的帮扶需求,按照“六个一批”的扶贫政策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原则,对全区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结合实际制定确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分别确定需要发展生产5744户19079人、易地搬迁脱贫2192户7716人、生态补偿脱贫1944户6265人、教育就业脱贫1275户4226人、医疗救助测评3000户9502人、兜底保证脱贫5673户14044人。
    在产业扶贫方面,华州区在全市首家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近500家。由扶贫办协调,按照“农业部门出技术、金融部门给资金”的工作思路,引导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目前,已与信用联社协商,拿出了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近期将向贫困群众提供5万元以内三年贴息贷款。通过招商引资,投资8.5亿元的华州区金川现代畜牧产业园项目、投资5亿元的农村电商中心项目落户华州区,不仅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升级,更有助于增加群众收入。
    在搬迁扶贫方面,华州区制定了扶贫搬迁三年规划,成立了扶贫开发公司,按照“三年搬迁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集中用于扶贫搬迁工程,确保群众搬得出、搬得起。今年计划在高塘镇、大明镇和城东、城西建设4个千人以上的搬迁小区,集中搬迁1787户5967人。目前大明、高塘搬迁小区已开工,城东、城西搬迁小区已完成各项前期手续,申请贷款资金到位后即可开工建设。在生态补偿扶贫方面,我们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提高的机遇,对1944户贫困群众每年发放退耕还林款500万元以上。同时,从贫困户中选聘了150名护林员予以扶持,每个护林员的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在教育就业扶贫方面,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精准之策,为全区所有贫困学生建立了“贫困联系卡”,去年秋季开学以来,为学前3816名困难幼儿发放补助和免除保教费159.2万元;为5765名家庭困难中小学生发放资助786.6万元;为406名困难中职学生发放补助和免除学费37.3万元;为2092名困难大学生发放贴息贷款1436.8万元。此外,安排专项扶贫资金314万元,资助了893名特困家庭大学生。
    在医疗救助扶贫方面,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因病致贫人口,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并建立了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同时,根据群众实际需求,积极引导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为贫困群众提供签约服务,要求签约医生每月至少两次到贫困群众家里走访,为群众检查身体,有病看病,无病保健康。
    在兜底扶贫方面,华州区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已着手贫困线、低保线“两线合一”工作。目前,已制定了社会保障兜底方案,对全区所有农村五保户采取集中供养,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了低保范畴,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目的就是让每名贫困群众都能看到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努力变“输血”为“造血”,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柳枝镇怡心社区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