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惠农政策 > 正文

土地三权分置后,种田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时间:2017-08-05 14:29:13  来源:陕西村官网  作者:综合 阅读:
现在的城市人,
只有放假的时候才能出来玩一次,
生活在农村,
我们每天都在农家乐,多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
种田,栽菜,养鸡,养鸭 ,
自给自足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

什么是土地“三权分置”?

最近,农村土地改革频繁出现了一个词,叫"三权分置",很书面化的一个词。乍一听,还以为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置呢,农村的三权分置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众所周知,大概我们父母一代,经过了人民公社时期,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料都被收公,连家里的牛,都成为集体所有了。大概试了几十年之后,社会处在崩溃边缘,实在走不下去了,迫不得已启动了农村改革。标志性事件就是著名的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签订生死状,承包责任田,这十八户村民是真的勇士,当时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按的手印,至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最后一句“坐牢掉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然后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农村启动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全国推行。在82年到86年,在杜老的带领下,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推动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当时在公有制体制下的一种制度创新,将土地权利一分为二,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开,在保持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分离成承包经营权给农民,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很快就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然而,在农村改革停滞了三十年之后,中央再次提出“三权分置”,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谓土地的三权,是指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也就是说,原来的承包经营权一分为二了,承包权还是归农民,经营权可以流转,经营权可以流转给非农户。承包经营权一分为二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字面的变化,而是深远影响每位农民的切身利益。可以预见在未来,农地抵押,到底是附加在承包权上还是经营权上,农业补贴到底是补贴承包权还是经营权,都是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原来承包经营权毫无疑问,都在农户手里,现在分开了,承包权和经营权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经营权可以跟农户没有任何关系。根据农地圈预测,抵押的金融属性会附加到经营权上,农业补贴,尤其是以后的增量补贴,也会逐渐向经营者倾斜。“三权分置” 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

空心村为中国乡村带来希望

中国乡村逐步变成空心村,外出上学、务工,年轻人和文化人流向城市。不少学者与城市人批评政府剥削了农村的资源,不!正好相反,让农民回村是在剥夺农民的希望,农民70%的收入来自城市。
三十年后,再回到乡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经走出去的农民,而是从城市奔向农村的大学生和工人。城镇化在不到20年时间内,会促成乡村20%的耕地转化,空心村会转移,都市有钱人住进了乡村,城市核心区将会成为“空心城”。
农村会变成新的人类家园
30年后,种田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30万人以下的城市会变成首选之地,3-5万人的小城镇将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中国完全进入老龄化时代。随着高速、地铁、交通、互联网、物流网的异军突起,传统生活方式将逐步消失。
城市有工厂、有市场,是警察与小偷共存的地方;农村是家园、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富裕起来的城市人一经跨入乡村,他们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道德与自治之间的关系,城市人会明白生活价值。
村长比市长更有荣誉感
30年后,乡村不再是5000到8000亩地的范围,村依然在,可能有很多改为庄园与农场,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0%。庄园的面积可能在5公顷到15公顷之间,村里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有文化有钱的市民,他们都在村干部领导下。
村里有土地、户口、河流、林地等珍贵资源,就业岗位不够,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那时,城市生活指数比农村差3—4倍,中国正式步入“农民问题”转入“城市问题”的时代。
一产(农业)时代的到来
30年后,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以来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农业进入生态与科技、自然与工业化融为一体的“一产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农耕用具在20年中就基本用不上了。
农耕文明的消灭由科学技术来决定,工业化生产方式与百分之百的商品化生活方式,让绝大多数农村开始迅速进入到乡村城市状态,中国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更是依照城市化的理念推进,推动着农民并不太欢迎的新农村。
严格的说,新农村建设是对农耕文明的一次冲击,这场冲击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农民,同时也终结了城市时代的命运。

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
从人的基本要求来看,“食”,在田园乡村绝对重要,蔬菜基本是有机蔬菜,又开始从有机蔬菜追求本地和原种食品。
“住”,目前建房,住所是彻底依人们的要求为原则,三十年后,开始从内心世界关注土壤,开始把土壤与树木视为自己的孩子,把它们看成有生命的物质。
而真正能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那是50年后的事了。那时的“住”,追求的不仅是室内的舒适度,而是开始强调室内外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住房与自然间的和谐,由“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
乡村环境会成为城市人追求的主流目标,房地产也开始转向广阔的乡村市场。乡村的路因为每个小城市均为3—5万人,道路呈现放射状的,小城市不是在水泥钢筋之中,而是在林中、水塘边、在小山坡,这里的路是景是田是人文环境,农村不再是汽车,可能是自行车、摩托车(太阳能)盛行,很多路又把水泥给改成砂石路和泥路。
三十年之后,乡村将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中国乡村正如今天的城市让人们向往,城市或将会成为问题与破坏的代名词!

中国人很快会挤破头争做农民

制度破冰已经开始,这一切告诉我们,在中国做农民要趁早了!
说了几十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有了更为准确的说法:让一部分蓝领和农民也富起来。而现在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早已开始,很快大家便会挤破头争做农民。
蓝领和农民,在中国其实是一群人(没有财产收入的赤贫阶层),他们富起来的社会才是“橄榄型富裕”。为此,制度破冰已经开始:一方面是农村土地新政,让农民也有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是提高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水平。
前段时间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提出了十条具体政策措施,对农民释放了重大利好信息!
保地权、稳就业、有社保,这些一个都不少。也就是说,农村户口迁移到城市后,不仅可以享受城市的教育资源、医疗保障、就业机制等公共服务,还可以同时保留在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依然享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要知道当今社会什么资产最值钱,除了土地还是土地!农民动不动家里就有十几亩地,这就等于每天在家里“北京瘫”就能有足够的收入,成为“壕”是指日可待的!
农村户口“含金量”上涨
据调查发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缓慢的背后,存在一定的“逆城镇化”现象。
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不再迁户口了,一部分常年生活在城市的农村户口人员,已经完全具备落户城市的条件,却还是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
之所以常住城市的农民落户意愿不高,一方面缘于农村户口所附带的利益,城乡二元制结构下,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农民有宅基地和农田、山林等的承包权,甚至随着近年政策的倾斜,农村户口在养老、医疗方面也有所优待;另一方面,此前城市居民所具备的优势,诸如教育、医疗、购房,农村户口人员只要与城市居民参与同等工作即可获得,吸引力大减。

“带月荷锄归”将成为奢望

看到这里,我真的想辞职,告别都市生活的繁杂,冲破现实的牢笼,回归到农村做一个新型的职业农民,田园诗书,劈柴喂马,又不失现代的生活气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从农村出来的我们都会真正回归到各自的乡村,沉浸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浪漫世界,成为适应时代潮流的“隐者”。心情澎湃之余,想到的还是陶渊明的名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责任编辑:一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