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渭南资讯 > 正文

脱贫路上的“党建引领”

时间:2017-10-11 09:26:39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习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如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最大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是全市各级党组织须倾力完成的政治任务。可以说我们抓好了党建,也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市委聚焦脱贫攻坚大局,坚持党建引领、服务跟进,推动“党建+脱贫”工程顺利进行。
  翻开近年来我市党建促脱贫的成绩单:以“五个规范”引领实现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全覆盖,探索党组织+产业扶贫模式,努力做到村村有产业,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打造扶贫攻坚先锋队,创新党员教育管理、部门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入户……每一项工作都彰显出了全市以“党建担当”促脱贫攻坚的决心,都印证了全市上下一心以党建促扶贫的足迹。
  市上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工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研究部署落实,市委书记陆治原带头,常委班子成员多次深入一线专门进行调研督查,特别是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
  “聚焦脱贫攻坚,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政治引领、干部行动引领、党员示范引领、考核方向引领等‘四个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党员致富领富能力强、党建工作能力强、经济发展强’的‘三强党组织’,努力实现产业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孟小瓒如是说。旗帜就是方向,队伍就是力量。在我市奋勇前行的征程中,党的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有力的人才支撑,在秦东大地奏响了一首动听的“干群携手奔小康”的华美乐章!
  “五个规范”夯实脱贫攻坚党建责任
  9月底,一连几天的阴雨天气,如烟如雾的秋雨无声地飘洒在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枝败叶上,淋湿了农田、绿树和村舍,也淋湿了在村户走访的组织干部的衣衫。
  近期,市委组织部在全市集中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抓规范促提升”主题月活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9个工作组分赴基层一线开展了大走访、大督查、大提升。当第7工作组一行7人到达大荔时,雨下得越来越大,大家冒雨赶到村部,顾不上淋透的衣衫,便仔细翻看摆在桌子上的党建文件。从党员星级量化考核、工作实绩材料到抓党建促脱贫,边查边记边问。
  “你知道‘五个规范’的内容吗?咱们村党支部是怎么抓‘五个规范’的?结合咱村上的实际情况谈谈。”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党战峰边看资料边问村支部书记。
  “当然知道了,天天学习咋可能不知道这些。‘五个规范’就是组织规范、工作规范、管理规范、活动规范和保障规范。正是因为我们严格按照‘五个规范’打造村党组织,坚持‘四级书记’抓脱贫,以党总支为主体,党员能人为骨干,镇包村领导、两委会、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贫困户代表组成产业发展监委会,发展冬枣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预计到2018年我们村的冬枣基地纯收益能达120万元,二次分红每户可达到万余元。”村支书对答如流,将村里的产业发展、脱贫模式一股脑地进行了汇报。
  看到村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如数家珍,工作组成员频频点头,党战峰科长补充道:“制定基层党组织‘五个规范’,就是要通过这个‘标尺’,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全面提升,来实现全市基层党组织的全域突破,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让党员群众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真正营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良好氛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市委组织部在全市推行“五个规范”以来,通过组织规范,打造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通过工作规范,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制度,让基层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通过管理规范,强化各级组织的责任意识;通过活动规范,开展充满活力的党建活动,保证各项党建主题活动新鲜生动,倒逼党员干部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保障规范,营造积极宽松的干事氛围。
  “自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规范’标准要求实施以来,对党员教育及党性修养进行了日常量化,党员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增强,党员先进性得到了激发;同时有效发挥了党员责任区作用,通过量化评价激励,党员主动关注和及时反馈责任区动态,党员思想反馈有了‘晴雨表’,这种规范化建设时间一长,村里的事也就顺了,大家的心也就齐了,工作更好抓了。”华阴市委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说道。
  “五个规范”使得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政治纪律和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忠诚、干净、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四讲四有”成为全体党员的共同认知,一大批脱贫攻坚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群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村党组织+”筑牢脱贫攻坚一线堡垒
  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举措,在工作机制和体制创新上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各县也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蒲城县委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创新实施“村党组织+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产业脱贫致富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蒲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决定在全市进行推广。
  “如何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仅仅依靠群众自身是远远不够的,产业发展是一个大任务大课题,关系到整个贫困地区的发展,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产业帮扶中的组织保障和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公司运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结合地区资源禀赋,突出示范效应,精准滴灌,精准施策,科学引导群众发展培育增收产业,群众参与分红实现稳定收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耀升解释道。
  “我们正是通过村集体企业与文旅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发经营,使村里的资源变为村民的资产,使村民的资金变成股金,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变成股东,这样群众就有了长期产业发展的收入保障。如今,不含土地股权、宅基地、山林水股权等财产性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已由2015年的4000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6920元,增长了2920元,增速达到73%。”桥南镇党委书记王小锋介绍道。
  市上下发《关于实施“村党组织+”促进产业扶贫工作的意见》后,市县镇村各级掀起了产业扶贫脱贫的浪潮。各县(市、区)在积极稳步推进“村党组织+”模式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齐步走,防控抵御了市场风险。目前,“村党组织+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群众”“党组织+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等多种产业脱贫新模式在全市各县(市、区)已经全面推行。通过积极注入“党建+”元素,各县(市、区)脱贫攻坚均走出了新路子,跑出了加速度。
  大荔县通过县财政为每个贫困村注入15万元、非贫困村5万元发展集体经济,推行“村党组织+农业公园、智慧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模式,抓党建促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受到省委副书记毛万春的肯定。
  合阳县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在金峪镇沟北村率先试点,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业园区+贫困户+分红”等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澄城县创新“党建+”模式,盘活用活扶贫资金,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三变”改革模式成效初显,东白龙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交道镇樊家川村“村党支部+园区景区+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富平县建立120个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县镇村各级党组织把小产业帮扶和人居环境改善“两个全覆盖”作为扶心扶智工程,推行“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党支部+基地+产业户”等扶贫模式,对3848户群众进行了房屋修缮,对4095户群众实施了小产业扶持。
  华阴市华山镇红岩村利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包联单位”的模式,村集体流转50亩土地发展红薯种植产业,同时带动6户贫困户种植红薯20余亩,为贫困户提供了长期稳定收入,加快了脱贫步伐。
  白水县积极打造“支部+X”产业脱贫模式,成功推广美华果业“党支部+合作社”致富模式、尧头村豆腐产业“党建+三产融合”扶贫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各级干部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全心为民,才能赢得民心。市委通过整合“三联三包”单位、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致富带头人等工作力量,并实行“三个一”抓党建促脱贫帮扶机制(即在每个贫困村至少培养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至少有1个脱贫致富项目、每个有帮带能力的党员至少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切实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这个第一书记来了之后,解决了困扰我们几十年的吃水问题,还给我们村上一些比较危险的村道边安上了防撞墩,村民出行安全多了,实在是感谢书记啊!这不,听说书记又从区公路局给我们争取了一个项目,门前这条村道也快修好了,到时候花椒成熟了,我们就能往外运了。”华州区瓜坡镇井沟村村民李大爷说起村上的第一书记马拓竖起了大拇指。
  马拓只是全市一千余名第一书记的缩影。自2015年6月以来,市委组织部就按照“人岗相适、注重特长、人尽其才”的原则,从市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中,选派政治素质高、熟悉农村工作、工作能力好、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开展第一书记工作。目前,全市已选派1267名第一书记,包联帮扶1267个村。他们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将热情和汗水挥洒在秦东大地,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队,农村党建的工作队,脱贫致富的服务队。
  打赢脱贫攻坚战,干部是关键。全市坚持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排兵布阵”,着力发挥县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和第一书记的牵引推动作用,坚持把最优的干部向脱贫攻坚一线集中。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不仅活跃着第一书记的身影,还有全市各级各单位的驻村工作队,基层党员,他们深入一线参与农业生产、宣传解读政策,实现包联帮扶全覆盖。
  就拿蒲城县来说,全县275个城乡共建党组织、119个驻村工作队、275名村第一书记、4000多名“回原籍”干部和挂职、包联干部与贫困村党支部、贫困户“结对子”“手拉手”谋划产业发展。2016年他们为基层农村协调争取各类项目311个,资金1743万元,制定产业发展规划675个,硬化道路652公里,衬砌渠道106.5公里,安装路灯9488盏,发展特色产业79个,调处化解矛盾纠纷672件。
  如果说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的“最强大脑”,那么,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脱贫路上的“火车头”。以大荔范家镇为例,近年来,镇上深入开展党员致富带头人“帮扶联带”活动,根据致富能手的年龄、特长、文化程度等,设岗定职,并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为缺乏致富经验和技术、家庭生活困难的农民群众提供信息、物资、技术帮助和指导,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像冬枣致富能手党冬勇,莲菜种植能手段建军,渔业养殖能手仪扎根,水稻种植能手杨文书等50多名党员致富能手与500多户贫困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他们有的提供扶助资金,有的传授培训技术,有的帮助扩大生产规模,使家家都有了增收的项目。
  万名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以全市13134平方公里的地域为舞台,联手描绘出党员干部聚焦脱贫攻坚主任务、全市上下携手战贫困的生动画卷。正如华阴市一名贫困户深情编写的“十谢共产党、献礼十九大”的歌词里写到的,“一谢共产党,扶贫把你想,以前贫困无指望,现在支部把你帮……”
  打赢脱贫攻坚战,激战正酣;决胜全面小康路,任重道远。
  当前的渭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着对全市人民的承诺,在决胜全面小康、让秦东更加出彩的征程中,砥砺奋进,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让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的党旗愈加鲜艳!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