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华州篇: 为贫困户栽下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陕西村官网渭南讯:(刘向阳)12月21日上午9:30星期四,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渭南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扶贫办决定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华州区赤水镇贾家村召开。参加发布会的领导有渭南市华州区区委副书记蒋会海、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晓鹏、区扶贫办主任江正。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陕西日报、渭南日报、西北信息报、农业科技报、华商网、阳光报等30余家省市媒体记者一起听取华州区今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新思路,创新的新途径,取得的成效和工作中的亮点特色。新闻发言人渭南市华州区区委副书记蒋会海就华州区脱贫攻坚工作作以通报。
华州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南依秦岭,北邻渭河,总面积1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辖9镇1办121个村14个农村社区,总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26.4万人。2016年25个贫困村退出摘帽、4142户14085人脱贫。经过今年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后,有贫困村58个,贫困人口7936户23512人。今年我们确定的脱贫任务为13个村摘帽、2920户10033人脱贫,任务已经全面完成。高点谋划推动。按照“南果、北粮、中蔬菜,合理配置畜牧场”的总体区划,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两条主线:项目支撑、科技驱动,三项重点:“菜、畜、果”三大主导产业;四项保障:保障粮食总产、健全经营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五个实效: 产业优、品牌亮、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通过项目建设、金融扶持、三变改革、技术服务、企业托管等多种形式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落实园区及项目7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2974人转移就业,带动贫困户3585户11142人。创新产业模式。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以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核心,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帮助有劳动力、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柳枝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54户贫困户劳动力在园区务工,人均年收入1.8-2万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落实“八个一批”政策,切实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支撑 扶智扶志 走出扶贫发展新路径
赤水镇贾家村党支部书记贾建章说,贾家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625户2460人,耕地面积4800亩,确定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477人,其中,2016年脱贫103户387人,2017年退出7户19人,目前已脱贫110户406人,剩余29户71人未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赤水镇贾家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拔穷根”的关键之举,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带动贫困户13户98.4亩,(每亩产量8千多斤,亩产值1.6万元);以村级果菜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党建+产业孵化基地” 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形式,流转土地142亩,规模发展猕猴桃、花椒、韭菜产业120户将通过长期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党支部+光伏产业”。项目占地8亩,总投资267万元,地面电站总功率285.12KW,8月11日通电运营,目前发电量7万多度,带动贫困户57户199人,今年11月29日57户贫困户首次分红领到1000元;预计年发电量30多万度、每户年收益5000元左右,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做大做强“一村一品”贾家村韭菜名气大、效益好,已发展产业12户88.5亩,2016年成立互助资金协会,目前入会60人总会金达到27万,扶持贫困户12户11万元运行良好;贾家村脱贫攻坚工作概括九个字“班子硬、基础好、产业实”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猕猴桃孵化基地+光伏产业+一村一品”的扶贫发展新路径;在包联部门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贾家村“村两委”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贾家村落地生根。
华州区扶贫办副主任张丰猕猴桃产业创业孵化基地情况
华州区扶贫办副主任张丰介绍,猕猴桃产业创业孵化基地是采取“党建引领+猕猴桃孵化基地+光伏产业+一村一品”模式,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带动贫困户57户199人;建立了猕猴桃产业孵化基地,现已初步报名建园200多亩,通过成立果菜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参与合作社猕猴桃产业的贫困户120户,通过打造品牌产业“韭菜”带动贫困户12户。
华州区人社局驻赤水镇贾家村村第一书记吴峰
赤水镇贾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峰介绍光伏产业,他说光伏产业8月并网,带动了57户贫困户,占地8亩,11月产7万多度电,保证了光伏产业的有效发展。他们对贫困户实行三个月一次分红,11月份已经给贫困户分红一千元。
贾家村监委会主任闫挪通介绍猕猴桃产业
赤水镇贾家村监委会主任闫挪通是贾家村的致富能手,带动了13户贫困户发展猕猴桃产业。“2013年韭菜和猕猴桃同时栽种,套种的韭菜全部用来投资种猕猴桃所需费用上,2016年一亩收入8000余元,现在猕猴桃一亩产7000斤,一亩收入18000元”闫挪通对记者说到。“村上看中猕猴桃能挣钱,看到了商机,都开始种值猕猴桃了。经过闫挪通的示范带动,现在我们建立了果菜专业合作社,成为村集体产业带动全村的发展”贾家村村主任屈晓飞说。“目前加入合作社的有120户贫困户,现在果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猕猴桃,还套种着韭菜、花椒,一户能得到600到1000元的分红。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由合作社接管,村上进行集体经营。其中有20户贫困户是自己拿钱入股,他们还发展着自己的小产业,预计今年就可以让这20户全部脱贫。”
贾家村主任屈晓飞介绍该村脱贫攻坚情况
闫义通是闫挪通的兄弟,今年46岁,家里有3口人。2015年被定为贫困户,以前靠养山羊、种地、打零工维持生活。“以前家里有几十只羊和1亩多的地,平常打打零工,没多少积攒,日子也还过得去。2013年老伴生了病,一年做手术就要三次,花了十几万,全是找人借的钱。家里的羊我一个也管不过来,所以就把羊都卖了。老伴的病不需要吃药,只是一犯病就必须得手术治疗,每三个月我就要带她去医院检查一次,就怕病情严重了。”闫义通的表情有些苦涩。最初种植猕猴桃的想法:“去年收麦之前,我都没想过要种猕猴桃。老伴去了趟北京,回来给我说超市里的进口猕猴桃要十块一斤,当时我就有种猕猴桃的想法。她刚开始不同意,但我想,不搞点投资大的产业,外债我是无法还完的。“村上也时不时来和我商量如何发展产业,我兄弟对这方面也比较熟悉,就下定决心种植猕猴桃了。村委会替我担保并协助我贷款把猕猴桃园建起来。除去猕猴桃树,我还套种了17亩的韭菜,韭菜合作社也帮我销售,目前韭菜都卖了5.3万元。”闫义通高兴地说,“前三年我的猕猴桃全靠韭菜的收入来养活,等猕猴桃挂果我的收入就多了,再加上入股村上的光伏产业分红,到时候外债就可以还一些,让我这心里也能踏实些。”
谢平均和老伴卫如红
“前段时间我在家里修灯,地上滑然后摔倒了,刚好驻村工作队到我家来看望我,就立刻送我到医院,为我忙前忙后。拍了片子,医生说是右大腿骨折,屈主任在我住院时还打电话问了我的情况,回到家后领导还来看望我,询问我现在病情如何,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的,我真的是感动和高兴。”谢平均说“我自己是慢性脑梗,一年要住一次院,老伴高血压,药也不能停,一年光看病都要2万余元。国家现在政策好了,入股了光伏发电,11月份都已经分到了1000元,人工湖流转3.1亩,每亩/1008元,光伏流转4.9亩,每亩/800元,2016年已经脱贫;还对我孙女的教育进行了结对帮扶,老伴每次去卫生院拿药,合疗都给报一大半。我真的很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谢平均还提到“骨折时住院花了2万余元,报销了14000元,村上还给我补了300元,没想到过了几天中医医院爱心救助又给我补了300元,大病保险给了5000元,我这次生病算下来,竟然只花了100多元,给我减轻了负担,对我的帮助很大。看病基本没花钱 党的健康扶贫政策好”
赤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吉文博说,赤水因境内有赤水河而得名,水运时代,赤水是关中东部货运、客运最繁华最重要的集镇,有“东府首镇”之誉。截止目前,赤水镇有贫困户1632户5137人,其中2016年已脱贫531户1937人,2017年脱贫276户1008人。其中享受自主产业帮扶276户60.3万元,实施危房改造111户,教育资助512人,医疗帮扶969人1722人次,生态补偿16户52人等“八个一批”的贫困户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华州区扶贫办主任江正回答了记者提问
关注健康扶贫,通过医疗帮扶助推群众脱贫解困;启动“千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家庭”活动,为贫困家庭提供免费检查诊疗服务约15万人次。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健康扶贫管理,并在合疗报销,贫困户参合率及大病保险参合率达到100%。在全区建立了贫困人口医疗报销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区级医院及合疗报销大厅已建立合疗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一站式”服务,各镇卫生院的合疗报销、民政救助“一站式”服务全面开展。。2017年1-11月份,合疗累计为贫困户门诊报销51486人次,共报销270.93万元,其中健康扶贫政策为贫困户多报销9.49万元;住院(含境外)报销10448人次,共报销2403.71万元,健康扶贫政策为贫困户多报销146.74万元,按照健康扶贫政策共为贫困户多报销门诊及住院费用156.23万元。1-11月,大病保险累计为380名贫困户报销148.3万元。健康扶贫基金已为45名贫困人口报销医疗费用约17.4万元,进一步减轻了贫困户的医疗负担。
在实现了全区58个贫困村卫生室全覆盖的基础上,投资244万元完成了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提升和建设任务。建立和完善了医疗帮扶体系建立了涵盖6家省市三级医院、4家区级医院、14家乡镇卫生院、247个村卫生室的帮扶体系。
华州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晓鹏回答了记者提问
华州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坚持“长短结合,短效为主”的思路,采取“尊重发展意愿,做大做强特色”的原则,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调动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制定帮扶计划,采用“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模式,落实了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形成了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带动效应。
目前我区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651人,在30家单位设立公益专岗111个,在贫困村中设立特设公岗126个,在城市保洁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劳动力46人。
借助农村集体产权试点改革和“三变改革”的东风,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和抵押贷款服务,组织土地流转交易66宗,流转面积1.57万亩,交易金额1256万元,发放农权贷1005笔7052万元,有效破解了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瓶颈。加快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入股分红模式,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涌现出了杏林新民小镇社区、柳枝毕新社区、瓜坡君沙村等一批先进典型,累计带动2928户10142名群众稳定增收。
为了提高贫困户蔬菜种植技术和经营大棚的能力,君沙村党总支还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优待扶贫模式”进行扶贫,由合作社与缺技术的贫困户签订协议书,每年交6000元承包金,低价承包给贫困户一年时间,合作社免去管理费、水费,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其经营收入归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还与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劳务就业协议,确保每个贫困户每年有6000-8000元的收入,提供20-40个工作岗位让贫困户进园区务工,使经营大棚和园区务工的贫困户经过1-2年成为作务能手,从根本上脱贫。
渭南市华州区区委副书记蒋会海回答了记者提问
华州区通过党委、政府在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兜底等政策性脱贫基础上,突出“党支部+”模式,明确了智慧农业、特色种养、光伏带动、旅游拉动的产业扶贫新思路,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产业全覆盖,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赤水镇会东方村、贾家村,大明镇赵家村、毛沟村,高塘镇柿村试点实施的光伏扶贫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每年可为329户贫困户带来不低于5000元的“阳光收入”。
华州街道办先农村生态养殖花卉苗木产业园项目、杏林镇李坡村乡村旅游民俗村产业项目等,启动了当地产业扶贫的“发动机”为贫困户栽下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每年都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瓜坡镇君沙村以建设创新型党组织为核心,在“党建+三变+产业扶贫”上下功夫,采取“支部+三变+股份制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新建日光大拱棚40棚。新建创业扶贫园,流转土地70.38亩,前期投资120万元,由镇政府注入资金44万元,由拳心大白菜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与98户贫困户签订协议书入股,年终一次性分红600-800元。
华州街道办先农村生态养殖花卉苗木产业园项目、杏林镇李坡村乡村旅游民俗村产业项目等,启动了当地产业扶贫的“发动机”为贫困户栽下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每年都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三变改革,“六个”强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全区58个贫困村开展以“三变”为抓手的产改工作,并将产改工作成果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体现出来。新民小镇已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全社1895名股东在全市首批领到了股权证,并在石堤峪采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养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无公害生态养殖,通过“党建+三变改革+脱贫攻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筹建惠民超市;柳枝镇毕新社区采取“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实行公司化经营。
党建引领,“四个三”促进脱贫攻坚
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广“党建+脱贫攻坚+三变改革+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建立了20个村级示范点;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广“支部+合作社”“支部+园区”“支部+互联网”模式,组建了20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构建了支部“领”、合作社“带”、群众“参”、政策“扶”、产业“脱”的“五合一”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富民成果,按照经营有规模、产业有基础、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农户有意愿的原则,做大做强“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壮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汇全民之智,集全区之力,确保小康路上一个群众都不掉队。
(责任编辑:村官)
- ·澄城县:依托大唐定点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 · 渭南经开区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渭南市华州区美丽渭南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开创年轻干部培养 新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人才“点燃”基层
- · 蒲城洛滨镇:“学习强国”平台“走进”
- · 渭南市临渭消防:组织开展全区消防控制
- · 政务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党员干部群众热议中
- ·第三届“渭南好青年”评选活动启动
- ·中联重科渭南分公司:启动春季大生产劳动
- ·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学习强国”学习之
- ·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荣获第八届陕西
- ·医养结合 情暖夕阳——专访王海军
- ·渭南高新区市政工程管理处——用汗水“刷
- ·金融扶贫“贷”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