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健康渭南”幸福之基
健康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刚刚过去的2017年,一个又一个牵动民生的健康“大礼包”接连不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65%重点人群、12类46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落实落地、基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差价、新农合参合率达99.4%、万名医生精准包联因病致贫户、省内外13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我市……从制度保障到办法举措,从基本医疗到公共卫生,从城市到乡村,从重点人群到普通大众,这一切,构成了2017年我市医疗卫计事业发展进步的最好注解,进一步筑牢了“健康渭南”幸福之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医改是卫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一年,我市持续稳妥推进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改革,不断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地。全市共建立医联体2家,县域医共体20家,专科联盟5家,远程医疗协作12家;建成规范化基层中医馆188个,基本实现全覆盖,8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全市有各类民营医院91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开,2017年普通人群签约率达到35%、重点人群达到65%、贫困人口实现签约全覆盖。累计为县级公立医院招聘本科及以上医学类毕业生1065名,为市级城市公立医院招聘高层次人才595名,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将市区两级公立医院全部纳入改革范围,部署了7大项21小项改革任务,明确了改革路线图。目前,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均实行院长聘任制。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在覆盖范围、筹资标准、保障待遇、信息系统、医保目录五个方面,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统一,2017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4%,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5.5%,城乡居民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达78.8%;加快支付制度改革步伐,遴选了105个病种,在10个县(市、区)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床日付费、总额预付制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扎实开展大病保险业务,全年筹资10920.06万元,人均补偿0.58万元,初步建成了以城乡居民医保为主,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为补充的医保制度体系,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协议医院30家、省内异地就医协议医院46家,43家市级定点医院开展直通车报销。全年省内异地联网结报实现40295例。
健全了药品供应保障制度,3个市级公立医院、34个县级公立医院、187个镇卫生院和2975所村卫生室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和网上采购,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地;加快推进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试点,明确实施范围,规范票据管理。
有序推进综合监管改革试点,14类30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下放行政大厅办理,建立审批事项公开制度,制定出台办事指南,在市卫计局官网向群众公开;扎实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等监督检查活动,全面推行“双随机”检查工作,有效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白水、合阳综合监管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扎实推进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一年来,我市积极整合妇幼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资源,扎实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全方位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
全面实行一孩、二孩生育登记制度,落实证件办理“四项制度两项服务”,率先在全省实行计划生育证件网上办理,创新研发了“多证合一”信息平台,打造计划生育全过程“一条龙”服务链。2017统计年度,全市共出生54047人(男27652人,女26395人),人口出生率为9.55‰,自然增长率为5.23‰,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保持在正常范围。
新建了儿童医院,在全市建成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各6个,建立母亲健康工程工作模式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机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6.7%,母亲健康检查率达到90.6%。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或民办公助的方式,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56个。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树立医养结合示范点10个。
全面落实兑现各项奖励扶助政策,为1317户计生特殊家庭2095人建立了家庭档案,建立“多对一”结对帮扶制度,通过提高失独家庭补助、开通计生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实施计划家庭创业工程等举措,全面兑现优惠政策,大力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
“健康扶贫”行动深入开展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工程”。一年来,我市以“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为载体,走基层、送服务,出台惠民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健康扶贫”攻坚战。
“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中,全市选派10935名医务人员与所有因病致贫户建立精准结对帮扶关系,探索形成了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签约一名包联医生,明确一所定点医院,组建一批专家团队,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发放一张政策明白卡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开展上门服务21万人次。开展“四大帮扶”体系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减少因病致贫存量,控制因病致贫增量,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
严格落实倾斜政策,实行了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慢性病报销封顶线提高2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到3000元,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建立“一站式”结算窗口234个,贫困患者出院报销实现一站式结算;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标识,精准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筹集“健康扶贫基金”8546万元,在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补偿后,再次予以补偿等一系列“组合拳”,最大程度地减轻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2017年全市累计救治贫困人口60530人次,医疗总费用2.27亿元,个人自付1347万元,贫困人口就医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
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向好
坚持党建引领。一年来,全市卫计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创三增”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从严管党治党,推动干部队伍思想作风上台阶。
常抓学习不放松。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警示教育、主题研讨等,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党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从严落实一岗双责。制定了“两个责任清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了“三创三争”“三百攻坚”“灯下黑治理”等专项党建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在党意识,从思想和制度上扎牢拒腐防变的“篱笆”。
强化督查落实医疗行业“九不准”,着力纠正药品购销、高值耗材采购使用等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在二级以上医院逐步建立了廉洁风险平台,营造了廉洁的就医环境。
把落实“三项机制”作为班子建设、选用干部、量化考核的重要依据,会同市委组织部出台了《渭南市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运用“三项机制”办法(暂行)》,强化了“三项机制”的导向作用,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标杆个人,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村官)
- ·澄城县:依托大唐定点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 · 渭南经开区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渭南市华州区美丽渭南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开创年轻干部培养 新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人才“点燃”基层
- · 蒲城洛滨镇:“学习强国”平台“走进”
- · 渭南市临渭消防:组织开展全区消防控制
- · 政务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党员干部群众热议中
- ·第三届“渭南好青年”评选活动启动
- ·中联重科渭南分公司:启动春季大生产劳动
- ·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学习强国”学习之
- ·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荣获第八届陕西
- ·医养结合 情暖夕阳——专访王海军
- ·渭南高新区市政工程管理处——用汗水“刷
- ·金融扶贫“贷”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