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华州区接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评估
会议首先由华州区副区长张金玲汇报华州区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工作情况。华州区自2011年5月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卫计局、财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卫计局设立了中医药管理办公室。华州区政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规划,明确了中医药工作发展的目标要求。区卫计局加强了中医药股室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配备,明确并细化了工作职责,切实发挥和履行了全区中医药工作的年度计划、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的职责。卫计局领导认真学习中医药服务理论知识,有效开展中医药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区财政对中医药事业费实行单列,并保证了本级财政对中医药事业费投入的逐年增长。
近年来,华州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中医门诊诊疗人次、中医病床使用率、中医处方量、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项目有了大幅提高,特别是中医医院的综合实力有了长足发展。中医医院目前共有职工400余人,中高级医技人员68名。2006年5月,中医医院荣获“重点骨病专科”建设项目,业务发展迅速,起到了特色带动作用,先后选派学科带头人参加全国第52届“针刀医学”培训班。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医院韩兆峰主任医师发明的“多功能空心针灸针”获得国家专利,应用于临床推广,并在华州区进行了多次全国应用培训。2016年,韩兆峰主任医师获得“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支持。区人民医院现有中医药人员22人,中医病床25张,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服务能力完善。全面开展推拿、按摩、理疗、康复、养生保健等中医药特色服务。
全区以《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为标准,按照“相对集中、统一标识、打造中医文化”的建设原则,把中医馆建设作为全区中医药发展的点睛之笔,全面启动了软硬件建设。目前13所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部完成,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累计投资200余万元。13所“中医馆”均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煎药室等科室,配置了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针灸器具、火罐、神灯、电针仪等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馆内建筑装修古色古香,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彰显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体现了大医精诚的传统中医特色。
近几年,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逐年加强。4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中药饮片数量大于100种,其它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数量均大于50种。能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村卫生室占到100%,村卫生室人员均参加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并逐步开展基础诊疗服务。
听完汇报后,专家组对华州区政府办、财政局、人社局、卫计局等七个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现场访谈,采用问答的形式,听取了各部门就中医药发展事业所做的工作。
专家组一行对了华州区中医医院、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的中医药工作进行了详细地检查。通过抽签的方式,对辛庄卫生院、高塘中心卫生院、高塘镇圣山村卫生室进行了评估检查,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汇报,并依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评分表》要求,对各基层医疗单位的相关资料逐条逐项认真检查评审;查看了中药房、煎药室、炮制室,详细了解了孕产妇及0到6岁儿童的中医指导情况;走进住院部,详细询问了住院病人的中医药使用情况和中医合疗报销情况。
华州区卫计局将以此次评审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添举措,再鼓干劲,努力改进,积极创新,巩固提升中医药先进单位成果。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为契机,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把区中医医院创建为“全省一流中医名院”,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在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村官编辑)
- ·澄城县:依托大唐定点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 · 渭南经开区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渭南市华州区美丽渭南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开创年轻干部培养 新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人才“点燃”基层
- · 蒲城洛滨镇:“学习强国”平台“走进”
- · 渭南市临渭消防:组织开展全区消防控制
- · 政务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党员干部群众热议中
- ·第三届“渭南好青年”评选活动启动
- ·中联重科渭南分公司:启动春季大生产劳动
- ·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学习强国”学习之
- ·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荣获第八届陕西
- ·医养结合 情暖夕阳——专访王海军
- ·渭南高新区市政工程管理处——用汗水“刷
- ·金融扶贫“贷”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