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渭南资讯 > 正文

渭南市现代农业发展成绩显著

时间:2017-08-22 14:24:38  来源:陕西村官网  作者:刘向阳 阅读:

    陕西村官网讯:(刘向阳)8月22日上午,渭南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在渭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演播室召开“喜迎党的十九大,建设三地一中心,奋力实现追赶超越”系列新闻发布会第7场。
    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市五次党代会和中省市各级农业农村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这条主线,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示范地建设稳步推进。截止2016年底,全市现代农业各项指标稳步增长,农业总产值达到418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32%,农民可支配收入9415元,相比2012年增加43%。
    “现代农业示范地”建设呈现12大亮点。
    ——粮食实现十三连丰。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下,产量稳中有增,粮食种植面积762万亩,产量211万吨,其中夏粮面积435万亩,产量111万吨,秋粮面积327万亩,产量100万吨,粮食生产现实十三连丰,面积产量稳居全省第一。
    ——现代果业强市建设稳步推进。突出苹果、梨、葡萄、鲜食枣、时令特色水果五大板块,优化生产结构,加快标准化示范园创建,发展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全市水果总面积发展到 372.4万亩,总产量 444.8万吨,其中苹果202.9万亩,产量232.6万吨;葡萄面积44.8万亩,产量53.4万吨;梨41.4万亩,产量70万吨;鲜食枣34万亩,产量39.5万吨,果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
    ——瓜菜产业大发展。突出“无公害、季节差、名特优”三个特色,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标准化大棚设施瓜菜,合理布局和提升工厂化育苗中心和育苗点,建立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形成灌区瓜菜聚集区。全市瓜菜面积190万亩,产量477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10万亩 ,产量330万吨,瓜菜产业总产值91亿元。
    ——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成果喜人。初步建成了以合阳县为核心区的二十万头奶牛、以富平县为核心区的百万只奶山羊、以蒲城县为核心区的亿只肉鸡、以大荔县为核心区的亿只肉鸭和以澄城县、大荔县、临渭区、蒲城县、富平县、白水县、华县为重点县的千万头生猪五大产业示范区。全市存栏牛43万头、生猪342万头、羊160万只、家禽2431万只,肉、蛋、奶产量达到55万吨、28万吨、62万吨。
    ——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按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推进、工业化带动的思路,因地制宜在全省率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追赶超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地”的重要抓手,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全市各级各类园区达到359个,其中省级园区达到48个、市级园区达135个,园区总面积达到86.1万亩,产值实现90亿元。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按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原则,全市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到田覆盖率达50%;农机总动力560万千瓦,农机经营总收入超过28亿元,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89%,秸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90.3%,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8亿元。
    ——以土地确权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市级验收全部结束,首家通过省级验收;涉及全市122个镇办15705个村民小组,颁发证书91.59万本,颁证率94.62%,超额完成省上80%任务。全市流转土地8.4万亩,累计流转144.5万亩,占常用耕地的20%。华州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管改革试点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以“三品一标”为抓手,严把“四关”,落实县镇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生产者主体责任,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全市在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基地66家,涉及农产品品种52种,面积19.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5个,分别是大荔县、临渭区、华阴市、蒲城县、富平县,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4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超过10件。全市年抽检农产品近万次,合格率99%,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水果区域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我市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打造“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合阳红提”、“大荔冬枣”五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五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均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箱贴、果贴、宣传用语已正式启用,规模以上企业、合作社相继使用并得到实惠。2016年,我市五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全部入围“2016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百强,总价值达到115亿元。我市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果品品牌创建示范市”荣誉称号。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果品主销城市设立直销形象店115家。我市的苹果、梨已经远销到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埃及、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额达12618.8 万美元和3882.6万美元,分别占全省的 63.6 %和84.6 %。
     ——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增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173家,家庭农场149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2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02家、市级319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60多亿元;职业农民高级104人、中级387人、初级2553人,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和经营能力稳居全省前列。
     ——一村一品休闲农业工作成绩喜人。全市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15个, 认定数量位居全省之首。大荔县平罗村被农业部认定为2016 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临渭区、大荔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互联网+农业”初具雏形。完善了市级12316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开通市级“渭南农技”微信服务平台,全市60多名专家专门进行信息化服务,五个县开通了县级“公众微信平台”和“12316”专家服务热线。涉农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市已有涉农电子商务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销售收入5亿多元。二维码技术在小麦、蔬菜、特色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上应用效果较好,通过扫描品种展示牌上的二维码,品种特征特性、栽种企业、栽培措施、农资使用、检测结果等信息一目了然。
    市农业局将坚持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地为目标,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稳粮扩果增瓜菜为抓手,以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做强产业扶贫为手段,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农业发展。
把勤奋的双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做好“十抓”。
    1、抓调结构扩规模。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减少粮食种植,持续扩大瓜果菜面积。按照“一县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产能,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和内部结构,积极发展优质粮食产业,粮食产量稳定在200万吨左右。果业突出苹果、梨、葡萄、鲜食枣、猕猴桃五大板块,面积持续扩大,产量突破450万吨。瓜菜产业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为抓手,打造关中果蔬互补设施蔬菜产业集群,瓜菜产量突破500万吨,为种植结构调整打下良好基础。
    2、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我们将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培育力度,支持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经营主体向优势产区、销区聚集,支持改造升级生产线、提升加工能力、培育优势品牌,创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设瓜菜、果业等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联结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种养和就业创业,力争使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和经营能力稳居全省第一。
    3、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我们将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引导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全产业开发、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并分享收益。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和标准化建设工程,引导并加快园区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完善园区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4、抓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我们将从长远出发,从农产品生产、市场销售等最急需的环节入手,借产业扶贫的机遇,坚持把基础设施配套作为农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快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着力完善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能力。
    5、抓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好苹果、酥梨、葡萄、冬枣等试验站,依托市、县等科研技术推广机构,联合开展农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鼓励科研和农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争创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真正使农业园区成为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中心、生产基地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6、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按照“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强化安全”的思路,坚持以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品牌创建为龙头,实施水果公用品牌战略,打响“渭南瓜果菜、绿色无公害”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渭南品牌农产品身份识别、质量安全内控联动机制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努力提高“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临渭葡萄”、“合阳红提”等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7、抓好产业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以“精准”为重点,全面推广蒲城县“党组织+”产业扶贫模式,加快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和贫困户小额信贷两种扶贫方式的全覆盖,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细化工作推进机制和督查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目标化、常态化,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贫困户自身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夯实产业覆盖贫困户、脱贫户,完善产业到户措施,确保实现“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助力。
    8、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突出抓落实,中省改革任务落实好,自选的改革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市已确定了华州区、合阳县整县(区)试点推进,其他县(市、区)各选3个村(组)共74个村进行试点。我们将把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推行蒲城“党组织+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产业扶贫模式,推动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整合盘活本村社会经济资源,折股量化,惠及全体村民。
    9、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建立市、县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完善资质认证和队伍培训,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推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常态化。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带动市县追溯平台建设,促进监管信息共享。督促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0、抓作风保障。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市农业局将进一步清醒政治站位,领会贯彻中、省、市各级各类文件、会议精神,讲政治、敢担当、善落实,农业系统各部门全体领导干部将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主要负责同志将对工作负总责、负全责,亲力亲为抓落实,团结协作抓落实,紧盯难点抓落实,高标准严要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当工作中的实干家,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地。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强化赶超责任,奋力追赶超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地”建设各项工作进展,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