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喜人
时间:2017-08-29 13:44:05 来源:陕西村官网 作者:刘向阳 阅读:
次
渭南史称“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渭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古代遗迹和文物瑰宝。形成了以汉、唐、宋、元、明、清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源宝库。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点3697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47处。以字之源、诗之源、酒之源、史之源、乐之源而闻名遐迩。三河汇流、岳渎相望、气象万千。旅游资源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厚条件。
十八大以来,全市旅游行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旅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持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挖掘旅游资源,加快项目建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5%以上,已经成为渭南市经济发展的综合新兴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旅游资源开发成效喜人。全市在建、续建旅游重点项目75个,累计完成投资近160亿元。少华山森林公园、卤阳湖、陶艺村、同州湖、尧头窑、潼关古城等一大批景区建成开放,截至目前,全市现有A级旅游景区42家(其中5A级1家,4A级9家),星级饭店36家,旅行社、分社、网点140余家。已经成“一核一心四带十区”旅游发展框架和3条主线、6条辅线的旅游发展格局,以山水观光、湿地休闲、温泉度假、乡村民宿、东府文化、宗教朝拜、通用航空等为支撑的多元化旅游产品链,为我市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800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了91%;旅游综合收入366.3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35.5%,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三。
二、推进厕所革命,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
厕所革命是2015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旅游行业的“一号工程”,现已成为引领文明旅游、文明新风的重要窗口,成为国家文明示范工程。我市贯彻落实中、省厕所革命工作部署,工作成绩突出。在全市开展旅游“厕所革命”五个“一”工程(编制一本规划、投入一千万元、编辑一本书、拍摄一部片子、召开一次现场会)。截止目前,全市共新建旅游厕所202座,改建 100座,工作成绩受到国家旅游局充分肯定。2016年,厕所革命工作受到国家旅游局表彰,在陕西受表彰的五地市中位列第一;2017年,在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上,渭南市被评为“2016年度厕所革命先进市”。同时,我们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工作。2016年,全市成功创建3个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5个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截止目前,全市共有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10个,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2次在大荔召开,“大荔模式”成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8大模式之一,成为渭南旅游的新名片。
同时,加快乡村旅游由单一“食、购”向多元和休闲度假转变,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富民工作。在全市开展乡村旅游“五十百千万”品牌建设工程(打造5个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乡村旅游精品、100个金牌农家乐,1000名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对10000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开展旅游万企万村帮扶脱贫工作。组织动员全市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乡村旅游企业等旅游企业及旅游院校,对全市146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帮扶脱贫。采取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购、指导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计划通过5年时间解决5.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
三、坚持政府主导 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做优做强精品旅游景区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亿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顶层设计,强力推进,指导我市旅游业跨入持续健康发展之路。近年来,我们坚持想游客所需,解游客所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渭南旅游的知名度和游客满意度。一是投资1500多万元,在境内高速公路、国省道、高速服务区设置旅游标识牌610块,极大的方便了游客出行。二是投入460万元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形成网站、微信、微博、APP为一体的信息发布平台,展示渭南旅游形象、推广旅游资源线路,实现网上预订、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功能,基本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需求。三是开展旅游综合秩序整治,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项部署全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我们与工商、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30余次,检查企业43家次,查处违规企业5家。同时,市上成立了由公安、交通、物价等1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旅游统一投诉受理机构。华阴、大荔、合阳等县市设立了旅游警察、巡回法庭等执法机构,强化旅游联合执法工作力量,进一步优化了旅游环境,在全省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我市列全省第三。
四、加强宣传促销 旅游形象大幅提升
宣传是旅游工作的主旋律。近年来,我们大力弘扬“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旅游形象,策划举办了黄河金三角渭南文化旅游节、谷雨祭祀暨汉字发布仪式、黄河与秦岭对话等大型节庆活动,深度展示了渭南旅游风采,确立了渭南山水人文旅游的形象定位,大大提升了渭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荔旅游专列”的开通运行,标志着渭南生态文化旅游得到市场的热烈响应和游客的高度认同。率先在全省打造了具有渭南地域特点的手机APP客户端——“渭南旅游手机通APP”。2016年市级智慧旅游平台发送旅游信息7082条,转发量1183.4万次,阅读量3806.8万次,大幅度提升了渭南旅游影响覆盖面。同时与人民日报、陕西日报、《陕西旅游》、央视、陕西电视台等30余家传统媒体合作,开展渭南旅游宣传营销和常态化新闻报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紧抓对外宣传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携手黄河金三角旅游发展联盟、渭河旅游联盟、陕甘宁红色旅游联盟等旅游组织,抱团营销,赴京沪、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推介宣传,将渭南打造成为红色旅游、渭河旅游、黄河金三角旅游的重要节点城市。充分利用西安渭南发展一体化和关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契机,深化与西安和关中城市的旅游合作,开创热点旅游城市互动联动发展模式。目前,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已成为渭南新增游客主要来源地之一。
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市文旅局作为旅游管理部门,以建设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优化整合资源,完善要素配置,创新旅游业态,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等融合发展,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旅游新格局,在追赶超越的新征程中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内容
- ·澄城县:依托大唐定点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 · 渭南经开区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 ·渭南市华州区美丽渭南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开创年轻干部培养 新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人才“点燃”基层
- · 蒲城洛滨镇:“学习强国”平台“走进”
- · 渭南市临渭消防:组织开展全区消防控制
- · 政务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
- · 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党员干部群众热议中
- ·第三届“渭南好青年”评选活动启动
- ·中联重科渭南分公司:启动春季大生产劳动
- ·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学习强国”学习之
- ·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荣获第八届陕西
- ·医养结合 情暖夕阳——专访王海军
- ·渭南高新区市政工程管理处——用汗水“刷
- ·金融扶贫“贷”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