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渭南资讯 > 正文

贫困户张卫鹏家的新生活

时间:2017-12-05 10:12:56  来源:未知  作者:村官 阅读: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紧盯目标,真抓实干,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的“头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政治工程”来抓,作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来推进,确立了“四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高”的总体目标,划定了“八个一批”路线图,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爱扶贫干部的十条意见》,明确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各级各部门协作配合,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以超常规措施培育发展产业项目,着力建立健全持续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在夺取脱贫攻坚战胜利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一项项创新举措颇具成效,一个个攻坚亮点异彩纷呈。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全面完成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从12月4日起,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扶贫办决定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系列发布会,对全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新举措、新思路、新亮点进行总结和展示,本次新闻发布会不仅开在田间地头,还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相结合,让十九大精神进入乡村,进入心里,使其逐步转化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本报即日起陆续刊登新闻发布会系列内容,以飨读者。
  “迎着风就飞,俯瞰这世界有多美,让烦恼都灰飞,别去理会自我藉慰,如果还有梦就追,至少不会遗憾后悔……”
  这两天的阳光,一日亮过一日,伴着微风,把恼人的雾霾和心中的一丝不快全部冲散了。
  昨日,在城区东入口附近的向阳安置小区2204室,年轻的女主人李可欣依着自家的窗户,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漫无目的地看着楼下交错纵横的街道和缩小了一半的行人,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几年前……“你嫁得那么远也就算了,他父母还都是残疾,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
  是呀,生活可不像歌里唱得那么简单,自从2011年嫁给老公张卫鹏后,富平姑娘李可欣才知柴米油盐贵,在婆家阳郭镇蔡脑村那几间瓦房里待了不满一个月,她两口子就携着行李在西安做起了流动餐饮生意,一干就是五六年。
  “党的政策真是好呀,让我们这些人过上了好日子!我感觉这是二十几年来最滋润的一个冬天了。”
  比起妻子李可欣,1990年出生的张卫鹏和记者谈起搬迁后的新生活,话语中充满了喜悦,“搬迁前我们一家3口就挤在西安城中村的出租房里,一到冬天,又湿又冷,现在这套房子,我们才花了1万块钱,其余都是国家补贴的。”
  “住到新房子后,虽然挣得没有以前多,但开销小,关键是小孩儿上学条件好,还方便。”张卫鹏指着楼下西边一座醒目的小楼告诉记者,“你看,幼儿园就在小区里边,走路几分钟就到了,我们在门口摆摊,接送也方便。”
  谈及未来的生活,张卫鹏说:“政府这么关心我们,只要我们好好干,日子肯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易地搬迁带给贫困户的不只是居住地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还要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临渭区是全市第一人口大区,现有贫困村8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823户59788人,贫困人口基数较大。去年临渭区脱贫6415户23344人,退出贫困村10个。今年计划脱贫2769户10196人,退出贫困村20个。
  在昨日举办的临渭区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得知,面对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的严峻形势,临渭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战略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把实施产业发展工程、就业创业工程、易地搬迁工程等十大工程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
  尤其在易地搬迁工程中,他们深刻理解并践行“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是保障”的精神要义,采取新建与回购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了雨露、阳光、阎村、向阳4个安置社区,“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4148户16939人,目前已分房交钥匙2898户,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跟进产业、就业增收措施,真正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该区先后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要求,把安置点选址与做美城市、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做优乡村统筹结合,科学确定了4个安置社区。严格贫困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程序,精准确定搬迁对象,与4148户签订“三项协议”。按照“以户定建、按人建房”的原则,以及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要求,在四个安置社区主要建设50㎡、75㎡、100㎡三种户型,最大不超过120㎡;建筑成本控制在1500元/㎡以内,群众自筹人均不超过2500元,单户自筹不超过1万元,真正做到贫困户“住房不举债”。
  为了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该区在坚持把安置房建设、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和就业脱贫配套建设“三项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采取“统规统建、统贷统还、统招监理、统一管理”的“六统”模式抓好安置房建设的同时,还在社区内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医疗室、休闲广场、商业街区、服务中心等,努力做到学生上学、看病就医、生活购物、娱乐休闲、上班就业、便民服务“六不出社区”。
  为了让群众在搬迁后实现先脱贫再致富的终极目标,该区坚持在搬迁之前就考虑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在城区、集镇开发环卫、绿化、保安及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3540个,登记上岗799人;在安置社区设立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就地安置208户搬迁群众;市区企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在本单位内部挖掘服务性、辅助性公益专岗1042个,就业上岗639人;社区周边及配套建成的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双创基地、标准化厂房等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实现就业1620人。同时区财政按每人每月300元标准为贫困户提供岗位的企业予以补助,有效激励了企业使用贫困户的积极性。对有创业意愿的群众,每户落实不低于5万元的贴息贷款,支持他们自主创业。
  下一步,该区还将在安置社区建设和配套服务、就业创业和产业跟进、环境提升和多重保障上狠下“绣花”功夫,切实让贫困群众有事做、有收入,搬得舒心、住得安心。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