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村官风采 > 正文

华山脚下的老党员——孙克勤

时间:2017-08-20 08:37:32  来源:陕西村官网  作者:龙人 魏建录 阅读:
  在秦东大地华山脚下,只要一提起华州区柳枝镇的孙克勤老人,人们异口同声,赞不绝口:“老孙是一位真真正正、实心实意为民办事的好党员,他始终坚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像这样的党员,我们打心眼里,服!”。

  争先创优的排头兵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在华州区咸林中学上初中,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班长,学生会干部不离身,刑燕子、韩志刚一大批有志青年到农村去的模范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他和八个学生干部向学校写了请愿书,待不到批准,连升学试都未考就回到了农村,决心在广阔天地滚一身泥巴,出一身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聪明与才智。生产队长,大队科研站长一干就是20年。年年都被评为模范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在农艺师韩强指导下培育出来的丰选3号小麦种子,供不应求,要有区农科所的介绍信才能买到。在担任生产队长,大队科研站站长期间,平整土地、科学实验、多种经营、兴修水利多项工作一直在区、镇处于领先地位、劳动日值一翻就是四倍,一度时间本队姑娘不愿外嫁,外村姑娘嫁不进来,本队小伙不愁没媳妇娶。县领导不定期都到队上来走一走,看一看,看他还有啥新套套,以便在县、镇、推广、指导工作。月月出满勤,大年初一都歇不下来,有人问克勤干啥去了,老父亲乐呵的说,我俩住在一个房檐下,在一个锅里吃饭,几天谁见不了谁是常态。更令克勤终生遗憾的一件事是:老娘去给牛割草,不慎耳朵受伤,因克勤抽不出时间到外地给老娘看病而失去最佳治疗时间,造成终生残疾。每当老孙想到这段往事心情十分悲痛。

  黄河金三角的核桃王

  临村有一块30余亩的乱石滩,被人称为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在国道边。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了。村委会把承包的价格一降再降,还是没有人敢伸手,当时,镇政府给村上下死命令,要求无论如何在一个月内把此地承包出去,以免使集体资源闲置,又影响村上收入。村干部登门拜访孙克勤,希望他把这只“螃蟹”吃掉,每亩承包款15元,害怕孙中途变卦,要求合同一填就是五十年。

  当孙克勤把这个信息告诉家人,老伴首先反对说,人家15元,你给20元。如果有油水还能轮到你,你这脑子是不是有麻达。孙克勤就给老伴做工作说,毛泽东在1945年6月25日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作的《愚公移山》上演讲。愚公的言行感动了天神,天神派两个神仙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了,只要我们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就会感动上帝,他叫我合同签50年不变,我还想填60年。

  经过五个多春夏秋冬近2000个日日夜夜的与天斗,与人斗,与地斗,光撅头,铁锨就磨坏了30多把。一个顺、斜看都是行,稳产,高产的现代化核桃园展示在参观人的眼前,免费参观,免费讲价,免费用餐,免费上门服务,手机24小时不关机,qq,微信随时联系的动人事迹,传遍了黄河金三角。光这些服务,他每年都支出近10万元。

  带上乡亲同致富

  他承包的核桃园周围十几里都是沙石地,经不起干旱的折腾,每年小麦能打百十斤就不错了,人称猴毛麦,秋天基本上颗粒不收,百十户村民十分渴望有人出面打一口井,解决浇水问题,但地域的问题,资金的问题,技术的问题,一直是个拦路虎。面对干旱带来的惨景,老孙也一直在想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过上了好日子,我一人富不称富,我要再鼓一把劲,打一眼致富井,使大家都走上富裕路,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消息一传出说啥话的都有。包括家人都不理解,老孙暗暗在想,我是一个老党员,解放不了全人类,但我这么多年为乡亲们致富已付出了30多万元。我有能力再打一口井,让沙土地变成水浇田,家家户户过上好日子,为民办一点实事,为党旗增辉。

  开弓没有回头箭,决心一定谁也拦不住,投资12万元140米的深井出水了,村民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给以祝贺,当大红花戴到老孙及老伴胸前时,他俩都流下了幸福的泪花。帮人帮到底,好事做到底再拿出十多万元,把水引到十里外的田野。近千亩的旱地变成了水浇田,水费仅仅只收回成本。花椒、核桃、香椿、杏树经济林木一片接着一片。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生活全靠孙克勤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笔者在老孙的家里看到了桌子上,地上摆满了时令水果,各种营养品,食品问这是咋么一回事,心直口快的黄安村余新战说:这是村民的感激之情,像孙克勤这样的共产党员越多越好。(龙人 魏建录)

(责任编辑:村官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