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村官网--建设美丽城乡,重塑村官形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渭南资讯 > 正文

关于加快澄城传统能源经济转型促进陕煤 与澄城深度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8-08-15 14:08:59  来源:陕西村官网  作者:韦李飞 阅读:

  为进一步优化澄城县传统能源结构,加快推动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澄城与澄合矿业公司的深度融合发展,近期,澄城县组织煤炭、工信、发改等部门,通过外出考察和协商洽谈等方式,对全县传统能源经济和澄合矿务局进行了认真调研。

  一、基本情况

  澄城地处陕西渭北“黑腰带”腹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目前,全县传统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共有煤矿12处,其中,县管地方煤矿10处,设计产能396万吨。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原澄合矿务局)在澄共有煤矿2处,其中董东矿、董矿总生产能力155万吨。多年来,煤炭产业作为澄城工业经济的支柱,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产值长期占到县域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税收贡献接近地方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全县围绕煤炭从事交通运输、建筑建材、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人数接近八万多人,年创造经济效益近3亿元,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全县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不仅煤炭行业发展逐步萎缩、地方煤炭企业和隶属陕煤集团的澄合矿业公司在澄煤企亏损严重,而且给整个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2016年国家煤炭去产能政策出台后,澄城县借机发力,顺势推动煤炭产业布局,一举退出产能165万吨,接近地方总产能三分之一,陕煤澄合矿业产能也从原有的1400余万吨下降至现有的300余万吨,其中澄合矿业有限公司澄城境内煤矿化解退出产能246万吨,全县煤炭行业累计退出产能达到了411万吨,占全县总产能的49%,煤炭企业(含澄合矿业)从20处减少至12处,产能大幅消减,行业不断萎缩。加之澄合矿业公司澄城域内煤矿的大幅减退,直接造成千余名国有煤矿企业职工失业、下岗,企业在县内产业发展的逐步收缩、工业产值和税费贡献的大幅下降。对于“以煤为基”和“煤烟经济”的澄城县来说,通过推动澄合矿业转型升级、走多元化发展之路、高度融合地方发展来补充县域工业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澄城县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传统煤矿安全系数较低。全县多数矿井属乡镇煤矿或个体私营煤矿,开采时间长、规模较小,虽历经多次改造和整合,煤矿安全装备和条件有了较大改变,但客观讲,尽管在煤矿开采历史悠久,但多数煤矿一直沿用落后的工艺和“炮采”的方法进行生产,机械化开采利用率低,与《煤矿安全规程》和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条件和机械化程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县安全监管压力较大。

  二是转型发展任务艰巨。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国有澄合矿务局、县属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在此开矿办井,煤矿最多达100多处。近年来,受国家去产能政策和煤炭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澄城煤矿企业经营亏损严重,特别是自“12·12”煤矿事故后,全县煤矿一直处于停产停工状态,与煤炭相关联的煤电铝产业也逐渐关停,直接影响工业产值8亿元左右,煤炭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是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国家高压的环保政策出台后,中省市各级层面有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必然趋势。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对于“以煤为主、单一发展”的县域来说,煤炭产业减排、环保、生态监管的力度将越来越大,单一的煤炭产销经营模式已严重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绿色开采、低碳转化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将会成为刚性投入。

  四是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按照《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全省计划在2-3年内逐步关闭产能在60万吨以下的煤矿,而澄城县将有8处煤矿处于被关闭的行列,煤炭行业发展后劲乏力。全县现有煤矿多数属私营企业,如需提升改造矿井需大量资金,多数企业因资金不足不愿过多对原有煤矿进行资金、科技及人员的投入。

  三、几点建议

  转型升级是发展之基,面对这一现状,经前期反复调研,在与澄合煤业深度对接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型发展行动方案,以促进传统能源经济转型,助推县域工业经济二次腾飞,具体为以下四大板块:

  战略一:实施人才输出计划。加快启动煤炭资源优化整合和布局调整的前期工作,全力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拟利用我县地方剩余未列入国家产能退出计划且安全条件相对较差、资源接近枯竭、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煤矿与实施产能退出的煤矿进行资源优化和布局调整。一方面,优先引进澄合矿业技术团队,对整合后的煤矿实施井下安全技术托管,即能消减地方行业安全监管压力,确保煤炭行业安全发展,又为澄合矿业公司节约营运成本,减轻人员负担。另一方面,整合后的煤矿可提供大量空余岗位,为澄合矿业富余和失业职工提供近1000余人的就业岗位和每年至少2000万元的职工配置资金,彻底解决澄合矿业职工历史包袱。

  战略二:实施产能交易置换。积极对接省发改委、省煤业集团等单位,支持县上灵活利用国家去产能政策,推进县域内稳妥推进煤炭资源优化整合工作。煤炭资源整合后,全县煤矿数量(不含澄合矿业)将从10处减少至4处。同时,结合陕煤集团煤炭产业重心北移现状,对该县地方煤矿关闭后的结余产能,可采取“先交易后置换”的办法,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交易,支持其产业“北进”和“扩能”战略。对此,既保证了县内地方煤矿安全生产良性发展,又为澄合矿业做大做强产业链提供了动力。

  战略三:实施境内天然气统管。澄城是全省工业用气最集中且用气量最大的城市,主要用气量集中在县南区域,日用气需求量达80万方左右。鉴于此,为有效解决气源不足问题,促进天然气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在顺利推进5万方煤制气科研项目的同时,可由澄合矿业对县内天然气实施“统管”,打造天然气“产、销、管”一体化模式。实施统管后,一方面将促进澄合矿业转产转型,解决富裕劳动力,加快其构建县内“煤电气”化产业布局的步伐。另一方面,将会从根本上解决我县气源不足、气量不稳的问题,大幅度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县域工业企业健康发展。

  战略四:实施多元化渠道发展。鼓励澄合矿业打破单一经营模式、开拓多元化发展渠道,大力支持企业辖区的煤机制造公司、华宇公司、供销公司、多经公司、救护大队、矿井施工等开拓县内市场份额。在此基础上,充分盘活矿区厂房、土地等闲置资源,依托县域光伏新能源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充分利用县域高岭土和石英砂等资源优势,鼓励企业发展“产、销、利”优势明显的玻璃纤维制造项目,拓宽生产线,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目前国内玻璃纤维的市场需求走势不断攀高,广泛适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国内被称为“朝阳”产业,其利润丰厚,生产门槛底。实施此项目后,不仅能大幅增加经营利益,解决职工再就业,有力扭转澄合矿业在澄企业脱困,而且能改变澄城传统工业经济以煤为基的能源结构,全力助推县域工业经济二次腾飞。

(责任编辑:村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